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中德两国的比较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老龄化严重的今天,老年人医疗、养老、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为了应对这些需求,保险业发展较发达的国家均在探索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国自21世纪起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而相应配套制度、服务措施尚不完善,老年人对养老生活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普遍感到担忧。因此,中国亟需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首先,本文在对长期护理保险概念界定和现有制度框架进行简要概述后,认为现有制度的下发为长期护理保险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方向,并鼓励各试点城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为未来的发展厘清了思路。
  其次,本文选取中国青岛、上海、宁波三个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石河子共四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各自方案优缺点。之后对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时间较长的德国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改革历程与现有制度体系,结合中国四个试点城市方案进行对比。提出德国模式中制度改革、筹资模式、评级标准、成本控制方面可供中国参考借鉴之处。
  最后,总结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存在制度不够细化、筹资模式单一且收费标准较低、服务范围较窄且给付模式不清、运营职责模糊且护理人才缺失的四方面问题。结合现有情况,提出通过立法细化制度、拓宽筹资渠道与改善缴费机制、医养护结合扩大服务范围与明确给付内容、改善运营模式与完善护理产业四个方面对策解决相关问题,并对中国今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进行展望,相信通过今后的发展与改革,适应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逐步建立,从而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原因是尚未解决的贸易紧张关系,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积极推进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TPP等超大型自贸区正如火如荼的谈判,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是全球化的重要战略。90年代后,涌现出大量RTA国家,发展中国家构建南方共同市场,发达国家构成欧盟。其中南北合作的典范非北美自由贸易区莫属。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均积极开展自贸区建设,截至2019年6月,已经有超过600个区域贸易协定(RTA)在WT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巨变,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开创90万亿元的历史新记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其中,对外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同时不可以忽视的的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出口信用风险。为了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建立了
中国国有企业境外产业园区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国有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境外建设并以整体平台形式呈现的产业投资方式。从1995年创办第一批境外产业园区至今,中国已有各类国有企业境外产业园区上百个。这期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境外产业园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国内其他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力。与其发展速度和国家重视程度相比,相关研究明显落后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等新兴国家正在崛起,而欧美等老牌国家则相对衰落,各国都在调整新的国际地缘战略。由于打破了现有政治经济的平衡格局,为了国家利益,近年各国发生冲突不断,一些国家政治局势不断恶化,政治局势的动荡对双边国家的贸易也会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引入地缘政治指数研究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与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  首先,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研
学位
对于管理者来说,企业的经营绩效往往是其最为关心的问题。尤其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经营绩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司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到广大股东权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向型企业遇到诸如国际市场环境恶化、要素成本大幅提升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在新环境下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就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新的课题。  本文首先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委托代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友好邻邦,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后,经济合作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13年,“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得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中巴经贸关系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选取2000-2017年的中巴贸易相关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对两国商品贸易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研究,对中巴贸易的现状做出基本判断,即贸易
学位
货币政策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两类政策工具之一,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力。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主要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目前中国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仍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解决,银行贷款又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社会融资总规模的七成以上均是由银行贷款解决。当前,信贷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渠道,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枢在银行,也就是说银行的信贷投放偏好决定了实体企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依附于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利率市场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得商业银行利差不断收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无法继续支撑利润的增长,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探寻新的经营方式以提升其盈利能力。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从长期发展角度看,金融科技等技术创新将深入改变银行业发展格局,促使银行业调整战略方向,加速“智能化”转型。面对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新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经济贡献度上,中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然而,截止2018年末,中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2.1%,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贷款支持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严重不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小微企业经济发
学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高度重视,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普惠金融”一词,普惠金融发展更是被写入“十三五”规划,普惠金融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多方努力,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经到了“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金融长期存在着二元结构,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县域还存在着大量小微企业、弱势群体被排斥在传统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范围之外,金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