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初步认识农民问题并领导农民运动的探索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理论与付诸的实践对后来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形成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国民革命为宏观背景,立足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和梳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及发展过程,并对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观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期填补学术领域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论文的第一部分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视角,论述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为共产党解决国民革命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农民观的重要来源,两者共同构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观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的实践及对中国农民处境的认识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农民观形成的社会现实条件。第二部分阐述了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观问题上的共识与“分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农民问题的共识包括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利益问题关系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革命的成功需要依靠农民等;但是,由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在思想认识上不够坚定,在组织制度上不够完善,导致中国共产党内部分领导人在农民同盟军问题和对土地分配及所有权问题上存在异议,从而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观问题上的“分野”,给国民革命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三部分对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观作了客观评价与思考。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观的形成为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做了理论与实践的准备,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当然,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观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如政策频繁的变动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没有真正找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现实途径等。尽管如此,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探索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