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影像记忆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值得我们记忆,“重庆大轰炸”作为集体记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日军侵略中国大后方的“三大铁证之一”,它是不容忘却的重大历史事件。笔者发现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处于传播梗阻的现状,人们对“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与认知度还有待提升。但“重庆大轰炸”不应该只是少数受害者、亲历者和历史学家的个体记忆以及重庆记忆,应该通过纪录片等多种介质,成为国家记忆、中华民族记忆以及世界反法西斯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度媒介化的社会,纪录片凭借能够传播公共信息的功能,以及自身具有“客观”“公正”“真实”的媒介优势,成为生产、建构以及保存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的主体,由此生成以“影像记忆”为代表的媒介中介。论文选取了重庆大轰炸题材的八部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建构大轰炸的记忆和策略,以及记忆的主体和内容。研究发现,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中所呈现出的记忆主体主要为亲历者、历史学家以及政府,从集体记忆的“承受者”“研究者”“守卫者”三个角色共同建构“重庆大轰炸”历史记忆。在呈现内容上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基于受害者个体的创伤记忆,加害者暴行的集体记忆和救援精神的集体记忆,“全息投影”了重庆大轰炸整个历史事件。通过对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的文本分析,发现纪录片采用了“翔实的史料呈现”“对比叙事场景”“凸显个体与民族叙事三个策略建构大轰炸的影像记忆。虽然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的传播正遭遇瓶颈和梗阻的现状,但基于重庆大轰炸是日军侵略中国大后方的“三大铁证之一”历史意义,也基于纪录片能立足社会能“全息”呈现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重庆大轰炸题材纪录片应该被更多人记忆。
其他文献
学位
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工程配置复杂、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人工信息校核工作量大等问题成为影响配电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IEC 61850标准建立了配电终端的自描述信息模型,分析了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mission, MQTT)应用于即插即用技术的适用性,设计了基于MQTT协议的配电网通信架构,提出了基于MQTT协议的配电终端即插即用技术。以多台
当前我国“双减”政策和2022新课标广泛落实和推广,我国的义务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随之逐步开展,并且深入日常学习和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相关内容,有必要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这也是“深度学习”理念的践行策略,同时还是满足当下教学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文章将以“几何度量”的相关内容为案例,以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为背景,探究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实践策略,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村与城镇有效衔接的载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实地调查,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深入分析石泉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强化生态经济主导,打造全域旅游名县;培育重大产业项目,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突出商旅服务特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
<正>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时下最火热的前沿科技之一,能够构建出逼真的多维感知立体虚拟场景,为用户提供更直观、有效的信息交互方式。研究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电网生产运维检修及电力培训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虚拟现技术在电网研究应用的展望和建议。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突破性的现代技术,是时下最火热的前沿科技之一,可以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虚拟现实设备创建极具真实感,并可直接体验且安全可控的多维立体虚
期刊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题。而如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也逐渐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文献分析与教学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研究当中产生的认识,分析了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思考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教学的特征以及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口苦症是指与进食或药物无关,患者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与脾胃湿热病机关系密切。湿热之邪病及三焦,蒙上流下,上扰于心,中犯脾胃、肝胆,下损于肝肾,皆可引起口苦症。临床当结合患者全身证候、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三焦分治、阴阳异治的角度进行辨治。
分享经济作为消费主义和反消费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方式,被视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分享经济的一部分,共享出行因此也与绿色出行成为了一对共生概念,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是自然而然的,而是消费社会谋划和建构的结果。通过对共享出行在价值理性动机、分享替代占有、能耗减少和公共责任假设上的经验性批判,可以展现出其与绿色出行之间关系建构的逻辑悖论。从生活者的视角来看,共享出行要成为一种真正的绿色生
社会组织作为共建共治共享多元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以困难人群关爱、公益慈善、社区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志愿行动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部地区县域社会组织因为内外部原因的影响,导致其在资源、规范化、专业化等多方面存在能力不足。通过结合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通过对新时代社会组织发展基本状况的描述,分析中部地区县域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党建引领、规范内部治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