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多少亿年前生命刚刚起源,到现在生物圈的多彩多姿,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神秘的过程。现如今人们希望能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并通过生物个体间的基因遗传关系将生物进化史上所有存在过的生物联系起来。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倾向于用一种系统而直观的方法来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而图论中网络图的结构能够与此进行比较好的契合。图论中的图一般由点和边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点用来表示研究对象,而边用来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将生物进化过程中所有存在过的生物看做点,并用有向边来描述生物之间基因的继承关系,则可以用一个有向图来构成整个生物遗传进化的历史。达尔文的理论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有根),再加上基因的遗传是不可逆的(无圈),说明生物遗传进化图应当大致呈树状结构。系统生物学上通常用系统发生树来描述生物间关系。然而在遗传过程中,不同的生物体之间可能发生基因上的交错,比如基因水平转移(LGT)或杂交,因此生物遗传进化图不会是一个纯粹的树图,而是在-定范围内呈现网状结构,最终人们认为其应该呈现为一种“类树状”结构。2012年,Samuel A.Alexander提出了一种n-性别种群结构,这是一个能较好描述某一性别数目为n的物种种群内部遗传关系的类树状结构。若-个无限序歹s=(s1,s2,...)∈{1,…,n)N在任一个无限n-性别种群中都可以被某条有向路实现,则称其为生物不可避免序列,否则称为生物可避免序列。这两种序列在n-性别种群中都是存在的。由于n-性别种群结构能够很好的描述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关系,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一结构应用于对整个生物遗传进化史的描述。根据奈特-达尔文(氏)法则的描述,一直自繁殖的生物是不存在的,故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的性别数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若要将n-性别种群结构推广到整个生物进化过程,势必要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的改动。本文将介绍n-性别种群结构这一概念,证明在这一结构中最终呈现周期性的序列都是生物不可避免的,同时证明生物可避免序列的存在性。为了将其推广到整个生物进化史,我们将对这一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动,构造一个n的值在某个时间点会发生变化的n-性别种群结构,并讨论不同的变化情况下,这一新的结构具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