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序列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特征研究 目的: 应用3D T1-SPACE高分辨率黑血序列对急、慢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颅内动脉管壁成像,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特征及其与新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经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并行高分辨率颅内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的患者,排除明确心源性栓塞及颈动脉显著狭窄,按照临床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A组),亚急性期(B组)和慢性期(C组)3组。颅内动脉磁共振管壁成像采用3.0T MRI扫描仪(Magnetom Verio,SIEMENS Healthcare,Erlangen,Germany),32通道头线圈,3D可变翻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3D T1-SPACE)。根据斑块与急性梗死的对应关系,将斑块分为症状性斑块与非症状性斑块,根据斑块强化程度分为三级。对不同组别的症状性与非症状性斑块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35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急性期14人,亚急性期10人,慢性期11人。3D T1-SPACE共发现91个斑块。在急性患者中,所有症状性斑块均发生强化,症状性壁斑块与非症状性斑块相比,出现明显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期的症状性斑块相比,三组强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随访研究发现,斑块强化程度随时间降低。 结论: 本研究证实颅内动脉斑块强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急性期斑块出现明显强化,慢性期强化程度减低。3D T1-SPACE序列有望成为反应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新技术。 第二部分:T1-SPACE磁共振序列在急性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CVT)早期精确诊断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研究采用T1-SPACE磁共振序列进行黑血血栓成像技术,探索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23例常规影像学方法确诊为CVT的患者及24例常规影像学方法排除CVT的患者,行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序列成像检查。确诊CVT的患者根据临床发病时间进一步分为两组,第一组:发病时间≤7天,第二组:7天≤发病时间≤30天。比较两组血栓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的统计学差异。评价3D T1-SPACE黑血血栓成像技术诊断CV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23名确诊CVT的患者中,常规方法共发现116个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3D T1-SPACE正确诊断其中113个节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9.3%。第一组及第二组中3D T1-SPACE测得血栓的信噪比分别为149±57和256±94;血栓与脑组织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41±36和120±63(P<0.01)。 结论: 本部分研究证实,与常规方法比较,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能够直接显示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有望作为CVT早期诊断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