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BpAP1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gxm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PETALA1(AP1)是一个MADS-box转录因子,参与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是花发育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本研究以BpAP1过表达白桦、BpAP1抑制表达白桦和非转基因对照白桦为试材,开展参试株系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木材材性分析,BpAP1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分析,同时将RNA-Seq数据与白桦基因组的测序结果相结合,对BpAP1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探讨BpAP1与其靶基因的调控关系,为揭示BpAP1基因在白桦成花转变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对BpAP1过表达转基因白桦的开花结实进行调查,结果表明:BpAP1的过表达引起了白桦的提早开花结实,过表达白桦组培苗移栽2个月陆续可见雌、雄花序的形成,成熟的雌、雄花序长径比均显著小于野生型白桦(P<0.05),雌、雄花序的比值为1/13,显著低于野生型白桦(2/1)。雌、雄花解剖观察表明:雄花花药空瘪,花粉粒极少,雌小花结构与野生型白桦无明显差异,且能授粉获得T1代,4个35S::BpAP1株系子代中平均有52.5%的个体能够检测到BpAP1基因,表明35S::BpAP1白桦后代基本符合1:1孟德尔遗传规律。(2)转基因白桦苗高生长调查表明:BpAP1过表达株系在高生长方面显著“矮化”,2年生BpAP1过表达白桦的平均苗高仅是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的58.83%;BpAP1抑制表达转基因株系近50%植株的高生长高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同时发现部分BpAP1抑制表达株系的树干弯曲。(3)对转基因白桦进行木材材性分析,结果显示:BpAP1过表达株系和抑制表达株系的总木质素含量和S-木质素单体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其中BpAP1过表达株系总木质素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的12.65%,BpAP1抑制表达株系总木质素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的13.68%;BpAP1过表达和抑制表达株系的木纤维细胞壁厚度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相比显著变薄,分别低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的36.40%和27.32%。(4)对BpAP1基因在野生型白桦和转基因白桦中的组织部位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野生型白桦中BpAP1基因在雌、雄花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分别为其它组织部位均值的237.50倍和314.14倍,说明BpAP1是白桦的花器官特征基因;BpAP1基因在过表达株系的根、茎、叶、顶芽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白桦和35S::BpAP1RNAi白桦;BpAP1基因在BpAP1抑制表达白桦各部位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白桦雌、雄花序及BpAP1过表达白桦各部位中的表达量。(5)对BpAP1、BpMADS4、BpM4DS5、FT、TFL1、BpP1和LFY基因进行时序表达特性的分析,发现35S::BpAP1白桦叶片和雄花序中这7条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和35S::BpAP1RNAi白桦,除BpAP1和TFL1之外其他5个基因在各个时期的雄花序中表达量均为最高,多数基因的表达高峰出现在6月15日。BpAP1与BpMADS4、BpMADS5、FT、TFL1、BpPI、LFY这6个开花相关基因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6)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转基因及非转基因白桦进行RNA-Seq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相比,35S::BpAP1白桦和35S::BpAP1RNAi白桦分别有8302个和7813个差异的unigenes;对Pathway进行分析发现,BpAP1在白桦中的过量表达和抑制表达对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木质素生物合成产生了影响,还引起了许多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与非转基因对照白桦相比,35S::BpAP1白桦中BpAP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FT、ELF4以及FKF1等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而FLC等开花抑制因子的表达量则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基因在35S::BpAP1RNAi白桦中的表达量大部分与35S::BpAP1白桦相反,少部分表达差异不显著。采用转录组测序与基因组测序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BpAP1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获得了 166个BpAP1的靶基因,包括蛋白激酶类、细胞色素P450、含锌指结构类、MADS-box转录因子、氧化物酶类、未知功能的蛋白等,其中BpPI和BpAP3是BpAP1基因的2个MADS-box转录因子类的靶基因,BpPI与BpAP1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BpAP3与BpAP1之间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大兴安岭地区用材林经过多年过量采伐利用,造成了结构失调、稳定性下降。为了使其更好的恢复和增长,进行了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探讨最佳的抚育间伐强度,改善用材林生态环境,优化用材林的经营效果。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地区选取20个天然用材林样地,编号1~20。按照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进行抚育,以抚育间伐后林地内土壤和生长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地内土壤及生长的影响。(1)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20块样地
本研究以白蜡属种间杂交种F1为主要研究对象,父本分别是新疆和北京种源的大、小叶白蜡以及天津和盘锦种源的绒毛白蜡,母本分别为哈尔滨和带岭种源的水曲柳。通过种间杂交共获得126个不同的白蜡属种间杂种组合,同37个亲本自由授粉子代,进行生长性状实地调查,通过比较,选择优良白蜡属种间杂种组合;对部分杂种组合及其亲本进行干旱处理,测定生理指标,对选出的高、中、低抗性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杂交种抗旱优势机制研究;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胰岛主要有α、β、PP、δ和ε细胞,其中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α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能保持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若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导致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发生糖尿病。研究者通过细胞世系追踪实验证明,在胰腺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的外分泌和内分泌
微管蛋白是植物细胞骨架微管的重要结构单元。它不仅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构建、细胞内物质运输、气孔保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以及植物向重性反应等许多生理活动,同时也是多种抗癌药物如秋水仙碱、长春花碱、紫杉醇等的作用靶点。在植物细胞中,微管列阵是处于高度动态的,其局部经历一系列的构象转变和折叠过程。因此,微管蛋白活性肽段的折叠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微管蛋白的解聚动态转化过程,进而对微管功能的实施产生至关重
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乳酸菌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菌株(GRAS),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本课题组从内蒙、黑龙江、河北等地的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出的60多
由Sporocadus populinus(Bres.)Orsenigo,Rodondi&B.Sutton=Coryneum populinum Bres.)引起的杨树灰斑病是杨树苗圃常见严重病害之一,对于该病防治目前为止还未见到相关生物防治的报道。植物体内存在着一些微生物的自然群体,它们中的某些种类,例如链霉菌等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因此可用来作为生防菌来开发利用。评估拮抗菌的防病潜力是开发利
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通过分泌包含漆酶(Lacase)、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等几种主要的木质素降解酶可以有效降解木质素及多种芳香族化合物,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利用白腐菌及其木质素降解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应用越来越多。凭借MnP广泛的底物多样性及其在木质素降解酶系统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对MnP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
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 L.)是北美、欧洲许多国家以及亚洲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杨柳科植物的重要蛀干害虫。由于杨干象幼虫和蛹期均在树皮下或木质部中生活,所以防治难度较大。目前,生产上对于杨干象的防治仍以化学方法为主,生物防治研究甚少。本文研究了杨树的品系、亲本来源、木质部和树皮的物理特征与对杨干象抗性水平的关系;植物挥发物或植物精油对杨干象的行为影响;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
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互作参与了众多生物学过程和功能。目前有两种方法研究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互作,即以转录因子研究其识别的DNA序列(TF-centered或者Protein-to-DNA)和以DNA元件研究与其结合的转录因子(Gene-centered or DNA-to-protein)。本研究基于酵母单杂交技术建立了一种以转录因子为中心鉴定其识别作用元件的方法,命名为TF-centere
分别选取上世纪70年代未经过择伐干扰、经过轻度择伐(15%强度)和重度择伐(30%强度)干扰的4种林型(红松阔叶林、核桃楸林、水曲柳林、杂木林)12块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强度择伐对珍贵树种所处林型演替趋势、珍贵树种空间格局、种间关联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各林型演替趋势对择伐强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红松阔叶林和核桃楸林演替趋势和群落结构受择伐强度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