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言文字学着述丰富,文字、音韵、训诂三门素为历代学人所重;唯音义一门的研究,一直颇为冷清。从各公私书目看,音义书基本没有独立的类属,多分门别类地附列于经典文献之后。 实际上,早在六朝时期,音义书已然作品宏富,作为传统语言文字学典籍,音义书应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地位。不应把音义书与训诂书混为一谈,甚或与韵书混淆不清。因此,有必要对音义书作一个跨书类的梳理,敦煌音义书写卷作为一个"天然"异质样本,较能集中体现音义书的学术价值。早期音义书多已亡佚,敦煌音义书写卷能反映早期音义书的原始面貌,其异质性和特殊性令写卷的许多方面难以定性,对敦煌音义书写卷的整理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第一章、引论部份,交待选题缘起,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计划,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主要围绕敦煌音义书写卷数字化问题,进行敦煌音义书写卷文本及敦煌音义书数据库的开发。经校录、整理的敦煌音义书写卷文本须从数字化角度分析文本结构,提取可用的词条及音注等信息,将分析方法写成算法,转换到计算机框架内,运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观察、筛选、比对、分析等系列研究活动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 第三章、将在此基础上对敦煌音义书写卷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之前,先交待写卷特点;然后根据写卷所对应之刊本音义书的存佚情况,分别作对比研究。一类是同源的敦煌写本和传世刊本之间的比较,一类是同经本的相关文献之间的比较。 第四章、敦煌音义书写卷体制研究,着重于音注、正字等方面的体例和术语整理。一般而言,编排体例往往反映了作者的编纂思想,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书宗旨。由于敦煌音义书写卷编撰年代不一,且其中尚无一部卷帙完整的卷子,只能在吸收传世本音义书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残卷所反映的体例、术语等梳理,以期从宏观上把握敦煌音义书的材料性质。 第五章、从"音义"的逻辑内涵入手,剖析音义书产生、编纂的背景,梳理敦煌音义书写卷音注所反映的多层次音义关系。从历时的角度看,这其中有传统书音,也有后起的音义联系。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重申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已取得的研究进展,也说明了本文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音义书与韵书、义书的体例、撰写方式均不同,应该为独立的门类。为了解读经典文献,音义书按卷次行文摘取疑难字词,梳理音释,以音释义,兼及正字、整理异文、校勘断句。敦煌本音义书不是可有可无的抄本,而保存了多种反映了早期音义书体制形态的古本,从残本的体制面貌来看,音义书可分三类:一类是衆经音义写卷,第二类是单经音义写卷,第三类是难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