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退耕还林工程确立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设施养羊,林木主导”的开发战略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逐步为人们所熟知。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解决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属于黄土高原的吴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吴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测算了吴起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以此来布局了吴起农业生产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文共由6章内容构成。第一章,导言。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本章是论文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论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三章,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本章阐述了吴起农业经济发展总体现状,分析了吴起农业经济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总结了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第四章,吴起农业生产效率分析。本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分析方法,分别测算了种植业生产效率、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得出:退耕后种植业纯技术效率和农业综合效率稳步增强,但规模效率有所递减;退耕后畜牧业的规模收益总体处于递增阶段,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波动性较大,畜牧业的生产综合技术效率逐年降低;吴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增长,表明退耕还林(草)在吴起已经取得了预期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双赢的局面,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导致的,而不是来自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提升表明吴起对现有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很成功,这为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第五章,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结构调整。本章运用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法(Aggregated Advantage Coefficient),分别测算了吴起主要农作物与畜产品的效率优势系数、规模优势系数和综合优势系数,以此提出吴起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的具体布局,得出的结论为吴起各乡镇应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农业生产调整为以薯类为主的种植业、以羊为主的草畜业,按照“一乡一名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第六章,吴起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为实现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或农户应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草畜业要面向国际国内,建设成为西部地区草畜业的大市场、推进具有区城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