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自从由海尼凡(L. J. Hanifan,1916)提出以后,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试图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经济发展中各种的问题。金融发展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但纵观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研究,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金融发展的文献很少,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就更少了。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在我国背景下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理论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资本的宏观界定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对社会资本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根据“从哪个层面来衡量、哪些特别方面可以认为是社会关系、如何组合和权衡每一种关系有一定的规则”的原则将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界定为:在国家、制度、法律框架下能够协调推进整体经济效率的诸如信任、规范等基于社会网络的一种积累性资本。社会资本影响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影响金融契约的制定和执行开始的(Gusio,2004),而金融契约的制定和执行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信用行为,而信用正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形式。从社会资本的影响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在宏观框架上首先是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产权制度的发展,比如解释促进金融中介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出现。进而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减少交易费用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总的来说,社会资本影响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减少影响金融效率。在社会网络中,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金融效率。在测度问题上,对社会资本的测度指标有很多,本文采用社会信任这个指标来测度社会资本,主要是基于在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部分,在以往的文献中国内外学者也普遍采用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测度指标(Gusio,2004;林南,2005;张其仔,2005)。金融发展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用货币性和非货币型金融工具的总量指标来反映金融发展的。本文通过引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的数据对我国的金融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的金融发展数据(经济货币化率、金融相关系数、非货币化金融资产发行系数)与社会资本(对政府的信任度,对主要公司的信任度、对个人的信任度)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发现,我国目前的社会资本和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效果并不显著。由此提出了目前我国应该加强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和推进信任体系的建立等政策性意见。对于本文来说,创新性在于探索性的分析了宏观层面上社会资本影响金融发展的方式,但数据获取和影响方式是需要以后的学者继续进行深一步研究和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