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国当代文学在后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世俗化”倾向,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写实小说”为开端,而止于九十年代末期“晚生代”创作。笔者对世俗化的性质、艺术风格、审美特征、作家作品逐层地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世俗化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历史必然性。 文中对“世俗化”小说的考察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通过对方方、池莉、刘震云等“新写实”风格的文本所揭示的世俗生活的内容分析,解释老百性的“生活烦恼”,揭示他们辛苦艰难的“生存之累”;然后通过王朔以后的邱华栋、徐坤、张欣、卫慧、棉棉等“晚生代”创作中戏谑人生的描写,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人价值观念日渐变异的客观现实,揭示人性中本能的“欲望”之念在现代社会如何发生着认知的“错位”。 通过对世俗化小说文本建构的分析,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文本叙述方式,是以“冷漠”的客观还原与“狂欢”的讽喻还原建构文本。其中,方方、池莉、刘震云的叙述风格属于“冷漠”的客观还原,王朔注重“狂欢”的讽喻还原。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重视生活的客观事实,写出老百姓实在的一面或“狡诘”之处,以及盼望“好好过日子”或“玩主”们“混呗”的日常心理。“晚生代”的创作在世俗化小说的文本中显示出“欲望”之念是各类人物的情致之迷,尤其是对现代都市的“闯入者”、“新移民”们相当功利性的“欲望”的叙述,使世俗化小说对社会的大众心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象利己主义、虚无主义,这些曾经受主流文化批判的内容,在当今世俗中日渐猖獗地获得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俗化小说的文本构建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它的历史局限性。 通过对世俗化小说的整体风貌的探讨,笔者认为世俗化小说的总体特点是:非政治化,个人性,日常生活化。这三大特点构成世俗化小说的审美或审丑的叙述风格及艺术特征。其共同的叙述对象都是表现人的“生存之累”的 : r 二 D W i 灵IWM-/ 主题。作家们在描写世俗生活的同时,除了一部分认同的心理,更多的是以审 丑、溢恶的笔触揭示世俗生活中俗不可奈的庸常人生。 总之,笔者认为新时期小说的“世俗化”倾向,实际上是社会转型期带来 的人文精神的搜性展示,它激活了作家对当下社会生活的艺术观照,也反映了 作家有意引领世俗人生的出场,使人物形象以平民化的姿态出现,展示他们无 可奈何而又向往新生活的喜怒哀乐。这种倾向是当代小说弘扬“人的文学” 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