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恶性肿瘤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化疗药物存在抗肿瘤选择性及靶向性差和毒副作用大等缺点,治疗效果不理想,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抗癌药物的靶向性及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如今肿瘤治疗的首要命题。细胞膜表面普遍存在叶酸受体,肿瘤细胞膜表面上的叶酸受体的数量及活性显著高于一般正常细胞,而且叶酸与该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因此,可以利用叶酸介导靶向给药系统来介导药物靶向。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与叶酸有着极其相似的结构,其与叶酸受体的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同样可以利用甲氨蝶呤修饰的纳米给药系统来介导药物靶向。而且甲氨蝶呤作为临床常用药,还具有很好的抗癌治疗效果。
本研究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甲氨蝶呤修饰的、粒径可控的纳米粒,载药后使其成为一种双载药、可主动靶向肿瘤组织的抗肿瘤给药系统。
研究内容:(1)利用乙酸酐疏水化修饰普鲁兰多糖,合成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PA);(2)将叶酸(FA)或甲氨蝶呤(MTX)连接到取代度较低的PA上,使其具有主动靶向性,通过红外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验证;(3)透析法制备空白纳米粒子以及包裹多西紫杉醇的载药纳米粒子;(4)通过细胞毒性试验(MTT),验证普鲁兰纳米粒子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1)成功合成了双亲性的、叶酸或甲氨蝶呤修饰的PA。(2)利用透析法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200~500 nm的纳米粒子。(3)经叶酸修饰,并载有多西紫杉醇的PA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9%、包封率为20.6%。(4)经甲氨蝶呤修饰,并载有多西紫杉醇的PA纳米粒子,多西紫杉醇的载药量为2.3%,包封率为24.4%,MTX的载药量为30.4%。(5) MTT结果显示,双载药的PA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载有相同量的甲氨蝶呤和多西紫杉醇的纳米粒子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