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莠去津为目标污染物,以其高效降解菌HB-5为研究对象,以莠去津污染土壤的安全生物修复为目的,采用传统研究方法、生理生化技术与现代分子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开展了莠去津及其降解菌HB-5的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实验中研究了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动态,结果发现降解菌HB-5的投入加快了土壤中莠去津的去除,莠去津在自然土中降解半衰期为20.8d,而在加菌组中莠去津的降解半衰期为6.3d,比自然降解快了3.3倍。2.采用简单、直观的平板菌落计数法来研究莠去津及其降解菌HB-5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真菌的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莠去津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解菌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但对土壤中真菌的影响不明显。3.利用氯仿熏蒸法研究了莠去津及其降解菌HB-5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显示:降解菌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说明添加的降解菌在土壤中存活并生长。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浓度为10mg·kg-1的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不明显。4.利用Biolog ECO板分析了莠去津及其降解菌HB-5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AWCD值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土壤微生物对Biolog ECO板中碳源的整体利用能力在下降,进而说明了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在降低,这与平板计数、微生物量碳的实验结果相吻合;在研究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时发现,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等碳源的相对利用率较高,而对胺类、酚类的相对利用率较低;本研究中降解菌HB-5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Simpson指数,而对McIntosh指数的影响主要在实验前期(0-14d),到了实验中后期已恢复到对照水平。莠去津对微生物的McIntosh指数的影响较大,在整个实验中A组McIntosh指数一直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莠去津对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的影响出现在实验中前期,到了实验后期(56、70d)已恢复到对照水平,莠去津对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的影响则不明显。5.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莠去津及其降解菌HB-5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DGGE图谱得到土壤样品中优势菌群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以及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实验中降解菌对酸杆菌门细菌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对变形菌门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莠去津的存在对土壤中主要优势菌群影响不明显;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菌属在整个实验中变化不明显,说明莠去津及降解菌对该门细菌的影响不显著;而疣微菌门菌属在实验前期存在于各处理组中,但到了实验中后期该菌属消失,说明该菌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环境,被逐渐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