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含有各类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危害极大。水滑石是一种具有层板阳离子可调控性和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等性质的黏土,尤其在阴离子的吸附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为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氧阴离子,并尽可能降低其毒性,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以Fe(Ⅱ)和Al(III)为骨架,具有吸附和还原双重性能的水滑石材料,用于研究模拟废水中Cr(Ⅵ)的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含有各类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危害极大。水滑石是一种具有层板阳离子可调控性和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等性质的黏土,尤其在阴离子的吸附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为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氧阴离子,并尽可能降低其毒性,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以Fe(Ⅱ)和Al(III)为骨架,具有吸附和还原双重性能的水滑石材料,用于研究模拟废水中Cr(Ⅵ)的去除行为。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率和材料的回收率,通过葡萄糖酸钠(GA)插层改性和Fe3O4赋磁改性得到GA@Fe-Al LDH和GA@Fe3O4@Fe-Al LDH,并比较了不同GA用量和赋磁方式合成的材料去除Cr(Ⅵ)的性能;通过批次去除实验,研究了初始浓度、p H和干扰离子种类及浓度对材料去除Cr(Ⅵ)的影响;然后通过材料上铬的直接回收和氧化回收实验,结合处理前后材料的XRD、XPS、FTIR、VSM和等电点测定等表征方法,探讨材料对Cr(Ⅵ)的去除机理及其贡献。最后,研究了改性材料在实际电镀废水中的应用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SEM图展示了Fe-Al LDH及其改性材料均由明显的薄片状颗粒堆叠形成的水滑石层状结构。XRD图谱中(003)和(006)等特征峰代表各类水滑石材料的成功合成。FTIR图谱中1108 cm-1、2925 cm-1和1453 cm-1附近分别属于SO42-、C-H键和-COO-的吸收带,表明GA的成功插层。GA@Fe3O4@Fe-Al LDH和Fe3O4的VSM图表示成功对类水滑石材料赋予磁性。(2)GA@Fe-Al LDH和GA@Fe3O4@Fe-Al LDH对Cr(Ⅵ)的单位材料去除量较改性前分别提升43.43%和39.65%。Cr(Ⅵ)浓度为30 mg L-1,固液比为0.25 g L-1时,Fe-Al LDH、GA@Fe-Al LDH和GA@Fe3O4@Fe-Al LDH的单位材料去除量分别为63.32、90.91和77.93 mg g-1,这在众多去除Cr(Ⅵ)的材料中处于较高水平。Cr(Ⅵ)的去除数据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Cr(Ⅵ)的去除是一个化学过程。(3)Cr(Ⅵ)去除实验溶液中出现Cr(Ⅲ),但其浓度最高时仅为1.74 mg L-1表明材料存在还原性但将溶液中Cr(Ⅵ)还原为Cr(Ⅲ)的能力较弱。同时,材料对Cr(Ⅲ)的吸附亲和力也不强(对于Fe-Al LDH材料,当Ce=0.25 mg L-1时,Kd=0.36×10~2 m L g-1),初步推测Cr(Ⅵ)的去除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被吸附到Fe-Al LDH层间实现的,其交换吸附量占去除量的94.6%。然而,铬回收实验中三种材料上释放的总铬的回收率分别为93.73%、93.46%和78.56%,其中Cr(Ⅲ)含量分别占回收的铬总量的82.13%、88.64%和95.54%,可见Cr(Ⅵ)被吸附后大部分在材料上被还原为Cr(Ⅲ)并储存于材料中,这是材料去除水中Cr(Ⅵ)的主要机制。(4)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材料对Cr(Ⅵ)的单位去除量增加,去除率降低。材料表面在溶液呈酸性和中性时带正电,此时材料对Cr(Ⅵ)的去除效果良好,随着p H继续升高,表面电荷变为负值,单位材料去除量开始下降。溶液中的干扰离子对材料去除Cr(Ⅵ)表现为抑制作用,根据干扰离子的电荷数以及离子半径大小,其抑制程度表现为阴阳干扰离子共存>干扰阴离子>干扰阳离子。(5)GA@Fe-Al LDH或GA@Fe3O4@Fe-Al LDH在固液比为0.625 g L-1的总铬浓度为95.42 mg L-1(其中Cr(Ⅵ)浓度为70.86 mg L-1)的实际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为59.46%和52.04%,单位材料去除量分别为66.01和57.79 mg g-1。因此,改性材料在实际废水中的处理仍然有效。综上所述,本文合成的改性水滑石材料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良好,在处理后的材料上能以Cr(Ⅲ)的形式回收铬元素,并且对实际废水的处理也同样有效,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基于超浸润界面的过滤材料如超疏水超亲油材料(除油)和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除水),因其在实际油水分离应用中的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无二次污染以及运行简单的优势,被认为是快速、安全地处理油水混合物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复杂费时且不环保的制备工艺以及所制备的材料的浸润性相对单一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特殊的超浸润性涂层,以各种油水混合物为模拟污染物,
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数据,我国的耕地镉(Cd)、铅(Pb)污染超标率分别达7.0%、1.5%,农田中Cd、Pb为主要超标物。寻找降低土壤中Cd、Pb含量的高效安全方法,是农田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物修复是一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有效技术,但现有研究发现的超富集和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能力有限,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植物的富集能力是研究突破方向之一。鉴此本研究通过盆栽
随着氧化铜纳米材料使用日益频繁,其被释放入水环境中并与其他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共存的现象不可避免。由于纳米颗粒独特理化性质,其可能会对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造成影响,然而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本论文系统探究了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NPs)于水环境中的聚集、溶解和对重金属镉离子(Cd2+)的吸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CuO NPs对三种不同生物炭(分别为猪骨炭、竹炭、玉米秸秆炭)
卫星降水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现势性强和不受地形条件影响等优点,目前已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部分区域、时段上仍存在较大的定量误差,制约了其更深入的应用。本研究以降水空间分异显著的地形复杂区——四川省为例,引入地理空间位置、地形、植被等多个影响因子作为辅助信息,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与区域内卫星降水数据间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采用半参数地理加权回归(SGWR)+局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PTPS)的方法构建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之一。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逐渐在全国各个地区开始推行和发展,主要针对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达到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农村人口增收的目标。研究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在研究区域内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布设地表水和土壤采样点,结合使用排污系数法、反距离加权法和GIS技术等,分析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此类项目的开展具有
本研究依托“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的旺苍县项目区。通过大量收集资料和入户调查,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南阳沟小流域的2019年-2021年的水土流失情况;利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面源污染情况;对小流域的土壤和水体布点监测,分析小流域水质、土壤重金属、土壤肥力、农药残留等指标的变化,研究项目实施前后对小流域土壤和水体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2019年-2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行为导致抗生素通过多种途径不断释放到水生环境中,从而加剧了水环境污染,一种简便快捷的水处理方法是必要的。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MOFs)由于其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开放的金属活性位点和孔洞结构丰富等优点而广受关注。受自然的启发,本研究开发了两种MOFs与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材料
水环境中氨氮(NH4+)和磷酸盐(PO43-)过多可引起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农业废弃物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资源综合利用潜力。以制白附子(ZB)和炙甘草(ZG)两种中药渣为原材料,制备磁性载镁制白附子(FM-ZB)和磁性载镁炙甘草(FM-ZG),以这四种吸附剂为研究对象,对水中NH4+和PO43-进行吸附研究。考察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等参数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及
冶炼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环境热点之一。湿法冶金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金属回收技术,常规强酸类浸提剂成本高昂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因此,筛选经济、绿色、高效的新型浸提剂是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柠檬酸(CA)、苹果酸(MA)和冰醋酸(AA)三种不同类型络合/螯合剂浸提铅冶炼废渣中的重金属锌(Zn)、铅(Pb)和镉(Cd),探究三种试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浸提效率。以浸提效
生活中处理污渍常使用传统清洁剂,这些化学洗剂的研发和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其中,疏水性多功能涂层的自清洁功能可以通过减少传统清洁剂的使用而缓解洗涤带来的过度用水、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选择低成本,开发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的可以规模化工业应用的超疏水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异丙基二硬酯酰氧基铝酸酯(HY-988),针对目前生活常见的易污染基底,在其表面制备耐久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并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