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派”诗人与诗论家的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与浪漫派、象征派等比较,表现出主智化、非个人化的特质。这一美学倾向,在20世纪30年代卞之琳等的诗作与诗论中颇为明显;至40年代,“九叶诗派”的诗作与理论则更为突出,呈现出“现实、象征、玄学”的大综合。中国“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与理论,既不同于新月派的情感的节制,又区别于“纯诗”和“革命诗”的两种极端现象,其学理深层受到了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影响。英美新批评派是西方20世纪一个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派别。20世纪初,西方文艺界由强调作品与作家关系、作品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转向作品文本的研究,重点集中到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结构等“内部研究”上去,从而突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中国现代诗坛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接受,经历了由叶公超“首倡新声”,直至袁可嘉“新诗戏剧化”理论构建的进程。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英美新批评派概述。介绍英美新批评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一波三折”:首先是艾略特、瑞恰慈的“开拓期(1915-1930)”;其次为兰色姆等“南方批评派(1930-1945)”的“发展期”;第三为维姆萨特等“耶鲁集团”五十年代的“成熟期”。并对英美新批评派在西方二十世纪文论中的重要地位做出肯定。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派”诗人的理论接受。中国“现代派”诗人和诗论家对英美新批评派理论的接受,可分为“古今错综意识”、“诗的技艺”和“诗的细读”三个方面。第一节“古今错综意识”,主要从中国现代派诗人接受艾略特有关理论后,所做出的“文化传统的接纳”、诗的“非个性化理论”、新诗的戏剧化、诗意传达的“客观对应物”等诗学理论方面进行论析。第二节“诗的技艺”,主要分析英美新批评派的复义、象征、比喻、反讽等技艺,对中国现代诗人及诗论家的影响。第三节“诗的细读”,主要论析朱自清、钱钟书等应用“细读法”来解读中国古诗;论析颜元叔运用新批评理论来解读台湾新诗,企盼建立现代中国文学的新批评体系。“细读法”成为他们自觉的批评思维。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派”诗论的价值意义。从中国“现代派”诗人与诗论家对五四以来激进诗论的反拨、开辟诗歌创作新天地、多维度品评诗歌这三个方面,论述英美新批评理论为中国现代派诗人们接受后,对中国现代诗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