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首个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健康老龄化对于缓解医疗卫生投入压力及解决劳动力供给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收入一直是健康生产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年人的健康劣势往往与收入低有所联系;以往通常研究绝对收入与健康的关系,但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这种分析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研究相对收入对健康的影响,将相对收入分为主观相对收入和客观相对收入两个层次,研究其对中老年人健康改善或健康恶化的影响,并探讨主、客观相对收入之间的差异对中老年人健康变化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对收入、贫困、健康及健康变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别分析了客观、主观相对收入及相对收入差异对中老年人健康变化的影响机理。其次,本文分别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中老年人的相对收入与健康现状。接着,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4、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一,分析主观及客观相对收入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发现:主观相对收入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始终显著,主观相对收入越高,其健康改善的概率越高,健康恶化的概率越低;以人均家庭财富衡量的客观相对收入对自评健康及心理健康变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显著性;以人均家庭总收入衡量的客观相对收入对ADL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具体来看,主观非贫困的样本与主观贫困的样本相比,其健康改善的概率高出5.2%;客观非贫困的样本与客观贫困(以人均家庭财富衡量)的样本相比,其健康改善的概率高出4.97%。分城乡来看,主观相对收入对城镇中老年人健康改善的影响更明显;分年龄段来看,主观相对收入对60岁以上老人健康改善的影响更明显。第二,分析相对收入差异对健康变化的影响发现:将主观相对收入与客观相对收入分为九类组合,与“主观贫困-客观贫困”样本相比,其他各组自评健康改善的概率均较高;其中“主观富有-客观富有”样本自评健康改善的概率最大,较“主观贫困-客观贫困”样本高出了66.1%。第三,对比主、客观相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差异的影响发现:单独分析主、客观相对收入的影响时,对于农村及45-60岁的中老年人而言,客观相对收入对健康改善的影响比主观相对收入的影响更明显;但分析相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时,若主、客观相对收入间存在差异,则这些主观相对收入高于客观相对收入的样本健康改善的概率更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