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污泥是油田开发和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结合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处理技术及其进展,重点介绍了资源化处理技术中的热解技术及热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热速率等因素对油泥热解的影响。含油污泥的热解过程,其实质是一个油泥水分干燥和油泥油品热解的耦合过程。本文所研究石油污泥的含水率为62.72%,为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先对油泥进行水分干燥研究,通过对干燥数据的分析,得到了油泥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利用干燥传质方程推导出了恒速干燥阶段、第一降速干燥阶段和第二降速干燥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0.5min.40min和65mmin,并采用几种常见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数据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扩散组合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所研究石油污泥的含油率在28%左右,为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对其中油品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最终油品的回收率达到97.57%。利用热重分析实验对油品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石油低温热解理论和积分法,推导出了石油污泥热解机理方程,利用所得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活化能和频率因子。根据实验结果,油泥的油品热解过程可分为180℃-250℃、250℃-450℃和450℃-480℃三个不同温升速率的阶段。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在热解第二阶段,反应级数n=0.2时相关度最高,该阶段的活化能E=17.44kJ/mol,频率因子A=1.09×104min-1;在热解第三阶段,反应级数n=0.4时相关度最高,该阶段的活化能E=38.24kJ/mol,频率因子A=1.19×104min-1。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动力学参数的拟合值与文献值接近,同时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中热解转化率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可为石油污泥的大规模工业化处理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