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体系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二元色彩:一方面是代表现代性一元的城市金融:另一方面则是代表着传统型一元的农村金融。受制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主体资金存量的有限性和信息不充分等现状,我国农村金融在资金动员、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区别于城市金融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也就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金融改革方案,而是必须创新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变革措施,这些创新措施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认识。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评价的研究可知,更多地是从一个角度或某些角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很少有人能够从宏观角度来衡量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念进行界定,并剖析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多个要素。针对每一要素,选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的农村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多种方法,尝试计算出我国农村金融从1990年至2008年的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再次,结合本文对农村金融发展概念的界定,通过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及相关系数分析等多种分析方式,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有鉴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笔者在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我国农村金融从2005年至2008年的评价指标、极值比以及变异系数,对其发展在区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差别性进行了补充说明和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获知,2008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在1990年的基础之上已经翻了一倍多,由0.33增长到0.68。同时,相关系数的分析向我们表明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农村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而并不一定是农村金融法人机构数量等要素的扩张。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诸如:第一,进一步增强对农村利率、农村金融要素等的管制改革力度;第二,大力增加向农村地区投入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等金融要素;第三,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具有差别性的农村金融改革方案,从而扭转农村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第四,调整城乡金融机构人民币人均贷款额在各省市间的差别分配,促进农村金融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