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多为其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高低不仅与遗传因素相关,而且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林药复合种植中林木遮阴造成光强和地表湿度发生变化,导致中药材生长环境发生变化,环境的改变影响中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积累。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ex Hems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坚龙胆,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滇龙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随着对其药用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药材需求量逐年增加,加之生境破坏和无序采挖,导致野生资源量锐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人工种植滇龙胆已进入市场,其种植模式由传统的荒坡种植发展为林药复合种植的生态技术模式。本文以云南人工种植滇龙胆为研究对象,对其林药复合种植模式进行实地调查,利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复合种植滇龙胆进行系统化学评价,探索种植模式与药材质量间的关系,为滇龙胆生态复合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基础。以8种种植模式滇龙胆为研究对象,测定紫外指纹图谱。滇龙胆乙醇、水提取液主要在190~300nm范围内有吸收,吸收峰数目较多。双指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共有峰率小于68.2%,变异峰率最大达80.0%。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样品间相似性小,差异性大。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均能对不同种植模式样品进行识别。比较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根、茎、叶中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显示,种植模式对滇龙胆中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有显著影响。滇龙胆与木瓜复合种植根中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低于荒坡种植,与旱冬瓜复合种植根中总裂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对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4个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4个有效成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滇龙胆与茶树、旱冬瓜、核桃树、桉树、杉木、木果石栎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高于荒坡种植,与木瓜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低于荒坡种植;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样品被聚为3类。与旱冬瓜、核桃树复合种植滇龙胆样品聚为一类,龙胆苦苷含量较高,质量较佳;与茶树、桉树、杉木、木果石栎复合种植滇龙胆样品聚为一类,质量次之;荒坡种植、与木瓜复合种植滇龙胆样品聚为一类,龙胆苦苷含量较低,但符合药典要求。对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滇龙胆与茶树复合种植P元素含量较高;与桉树复合种植Mg元素含量较高;与旱冬瓜复合种植有助于Fe和Ti元素的富集。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中重金属元素Cd和Cu含量差异显著,Pb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荒坡种植,与旱冬瓜、木果石栎复合种植Cd元素含量含量高于药典标准;Pb元素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滇龙胆中9对元素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Ca与Cd、Fe与Ti、Mg与Cu、Ti与Ni呈显著正相关(P<0.05);Fe与Ni、Fe与Cd、Mn与Sr、Ni与C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i与Pb呈显著负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