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背景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感染等因素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史,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对称性运动障碍,感觉和自主神经可受累,脑脊液出现特征性的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GBS是目前急性迟缓性瘫痪的最常见病因。GBS多为单向病程,期间可有短暂波动,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最终可以达到完全恢复,仍有部分患者会遗留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少数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主要死于呼吸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GBS患者体内既存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又存在体液免疫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于GBS的诊断,除了依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学资料外,实验室检查也起着重要作用。GBS早期神经电生理学及常规检查的病理学改变并不明显,而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lgG的增加发生的较早。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免疫系统的成分不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是“免疫特免区”。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免疫反应时,血脑屏障可能受到损害,因而不能准确评价CSF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来自血液渗透还是自身鞘内合成。研究资料表明,Alb商值能评估血脑屏障完整性,而IgG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能准确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功能状态。因此,进行脑脊液IgG、Alb商值、IgG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的测定对GB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脑脊液免疫指标水平可能与GB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疾病的早期分析其主要特点以及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利于对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对降低其致残率、病死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60例GBS患者信息进行临床分析,并将其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组,总结临床特征和脑脊液免疫指标等特点;对比分析其异同;旨在筛选出预测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60例GBS患者信息。将GBS患者按Hughes评分标准分为轻重两组:轻型GBS组Hughes评分在1~3分之间,重型GBS组Hughes评分在4~6分之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SPS17.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和脑脊液免疫指标的水平有无显著性差异。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显著性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0例GBS患者,其中轻型35例,重型25例,重型GBS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前驱事件、肌电图分型的构成上与轻型GB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重型GBS组腱反射消失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型GB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重型GBS组治疗有效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轻型GBS组,呼吸肌麻痹组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无呼吸肌麻痹组患者,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重型GBS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平均值、Alb商值平均值与轻型GB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5.重型GBS组患者脑脊液IgG、IgG指数平均值、24小时IgG合成率平均值明显高于轻型GB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GBS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前有无前驱事件,肌电图不同分型均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2.重型GBS组患者、呼吸肌麻痹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轻型GBS组及无呼吸肌麻痹组。3.GBS患者腱反射减弱程度、脑脊液中IgG增加程度、IgG指数增高程度、24小时IgG合成率增加程度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