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是由产生这个思想体系的那个时代的实践需要而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1)也正是由于我国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出现由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导致的生存危机和生态危机,使习总书记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定位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使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生”是一个更为广泛系统的表达,是一种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的、有机整体范式,也是一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唯物史观范式。共生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和生态和谐的价值追求,是一种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存共荣的世界观,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论,同时也是人类社会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共生昭示了人类最文明、最具现代意味的合作关系与生存方式。”(2)本文以共生理论的五种共生模式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生成的历史必然性,即通过考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阶段这四种文明形态中的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共生关系的演变过程,从而得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将我国当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作为问题域,即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产力发展问题、物质变换断裂及修复问题和表现为人与人关系方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问题,在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的系统性视域下,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位置上,树立生态生产力观,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协调起来,将“山水林田湖草”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循环互惠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发展,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并为全球的生态危机治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清洁世界的愿景。
其他文献
纵观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情,轻视情节,以感情来统一风景和心理,而正是这种散文化的抒情式结构让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情宣泄,宛如
本文在分析凤凰古城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对当地政府多年来所开展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 ,在充分肯定其保护优先原则的同时 ,也对其快速增长的游客流可能导致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近5年本院妇科恶性肿瘤首诊患者147例(A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150例(B组)及健康体检女性150例(C组)治疗
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发展,而文化的进步与传承又要靠语言交流来进行。一方面,语言承载文化信息,反映民族、国家
机场效率评价与分析是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采用DEA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机场体系为实证,以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为关注点,探讨2000~2014年间机场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
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品牌的翻译,品牌翻译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效益。而翻译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中译名是否与我国民族文化契合。 Foreign products in
本文简要介绍了边界元法、非线性数值分析法、粒子群算法、概率分析法四种数值分析方法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以对实际操作中的工程进行有所帮助。
吸引外资时代的到来使得东道国对外资的管制极少呈现为以对财产权利的直接剥夺为表现形式的国有化,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财产权利进行干涉和影响的间接征收与非补偿性政府管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
本论文通过对高密剪纸文化的题材、色彩、纹样符号、构图、造型五方面的综合研究,提炼出高密剪纸中的代表元素,将这些代表性元素经过精心加工,并应用于主题公园设计中。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