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影像学的手段,通过研究鼻窦炎患者和非鼻窦炎患者的冠状位CT报告,统计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常见解剖变异在两组之间的发生率有无差异,从而得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之间有无相关性的结论。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做鼻窦CT检查的患者200例,其中经临床证实为鼻窦炎的为病变组,共100例;对照组100例: CT检查所见鼻窦清晰,无黏膜增厚、息肉或积液存在。2 CT扫描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平面与硬腭垂直,以2mm层厚行连续薄层扫描,从鼻前棘扫至蝶窦后缘。CT片拍摄条件:窗宽为400HU,窗位40HU,电压120kV,电流200mA。3测量和记录方法测量各患者的钩突角角度,统计其中反常偏曲的发生率并加以记录;观察中鼻甲反向偏曲、泡性中鼻甲、Haller气房、鼻丘气房的发生率并加以记录。结果:在测量的所有患者的钩突角度中,对照组100名患者的钩突角度分布于78.5°~170.5°之间,平均为133.5°。其中反常偏曲者13例,出现率为13%(以108°~180°为正常标准)。在病变组患者中,钩突角角度分布于70.5°~175.5°之间,平均为118.5°。其中反常偏曲者27例,出现率为27%。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经χ2检验,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Ρ<0.05)。两组患者中,泡性中鼻甲的出现率分别为9%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中鼻甲反向偏曲的出现率分别为10%和13%,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Ρ>0.05);Haller气房的出现率分别为12%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鼻丘气房的出现率分别为8%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讨论:从上面结果中可以看出,某些变异的发生率在病变组较对照组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尤其是泡性鼻甲、钩突偏曲和Haller气房。而反向偏曲中鼻甲在两组之间没有比较大的差异,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泡性中鼻甲和中鼻甲反常偏曲中鼻甲属于筛骨的一部分,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常见的变异有中鼻甲反向弯曲和泡状中鼻甲。生理情况下中鼻甲的弯曲凹面向外,如果反过来凸向中鼻道,则为中鼻甲反向弯曲。如果中鼻甲内含有气房,则称为中鼻甲气化或泡状中鼻甲。气化可发生在水平部和垂直部,分别称为板间气房和泡性中甲。其中泡性中甲的发生率更高一些。国外学者认为中鼻甲反向弯曲与鼻窦炎关系尚不明确,但中鼻甲气化确能影响引流。气化的中鼻甲甚至可以完全阻塞鼻中隔与鼻腔之间的窄隙,使粘液无法正常排出,长期淤滞导致炎症。2钩突偏曲钩突是属于筛骨的一块新月形薄骨片,参与上颌窦的开口和鼻囟门的构成,钩突的变异与鼻窦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主要的变异包括钩突肥大、钩突偏曲、钩突气化等。钩突角平均为130°,如果向内偏曲,会挤压中鼻甲或成为附属鼻甲凸入中鼻道,导致中鼻道的堵塞;如果向外偏曲,又会引起半月裂孔和筛漏斗狭窄,引流不畅而产生炎症。3 Haller气房Haller气房是解剖学家Albert Von Haller最先描述的。是指位于筛泡以下的气房,包括筛漏斗外侧壁的气房。它会使筛漏斗变得更加狭窄,也可累及邻近的上颌窦窦口。对于Haller气房和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意见不一。但它过度气化时,会压迫钩突影响上颌窦的引流,从而致病。4鼻丘气房正常人大多存在鼻丘气房,它构成额窦底的前部,后下方为筛漏斗。但当它过度气化时,会延伸到额窦后部,影响额窦引流;也可挤压筛泡,阻塞筛漏斗,从而引发筛窦炎、额窦炎、上颌窦炎。结论:OMC区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泡性鼻甲、钩突偏曲、Haller气房、鼻丘气房是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反常偏曲中鼻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