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姆河右岸区块位于土库曼斯坦东部阿姆河与乌兹别克斯坦别见之间的狭长区域,是中亚天然气重要气源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源头。区块横跨查尔朱阶地、别什肯特凹陷和西南吉萨尔斜坡等3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具有构造演化期次多、断裂类型复杂、不同沉积相带气藏类型差异大的特点。对区块的构造演化、断裂特征以及气藏主控因素的系统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因此,进行该区块的目的层段地层发育特点、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及气藏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下一步的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的指导下,以测井地层对比、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岩心、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卡拉库姆盆地阿姆河右岸区块的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的区域地层对比关系、断裂特征、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气藏主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测井特征与地层等时对比、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等方面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了卡洛夫-牛津阶地层特征及其在区域上的变化、断裂类型及其特点,为目的层段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阶段和气藏主控因素等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并取得了如下重要研究进展和认识创新:①将测井地层对比这一油气田地下地质研究中使用最频繁的地层对比手段进行了理论化提升,总结为狭义测井地层学方法,成为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的有益补充。以因果律和地质演化历史二分律为原理的狭义测井地层学方法,包括测井组合特征、相对稳定地和易变的特征、完整地层序列等3个内涵,以及区分相对稳定的和易变的测井特征、建立完整地层序列、分区建立标准剖面、分区展开地层对比等4个基本步骤;②基于狭义测井地层学方法,参考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盐度分析等成果,建立了A、B区卡洛夫-牛津阶的等时地层对比关系,认为A区的XVm、XVp、XVac层与B区的巨厚下石膏(HA)及下盐(HC)层为相变关系,在单井相分析基础上,通过剖面相对比探索性建立了高盐度碳酸盐岩沉积模式;③根据地震精细解释的断裂形态、断穿层位等信息,结合地层对比的结果以及声发射实验和自生石英测年成果,进行了断裂解析、断裂期次分析,进而研究了构造演化期次。将工区构造演化划分为二叠纪-三叠纪裂陷期、卡洛夫-牛津末期、燕山期、喜山期等四个主要阶段,其中,卡洛夫-牛津末期为圈闭幅度雏形期、燕山期为圈闭形成期、喜山期为气藏改造期;④综合地层、构造、断裂等各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演化、断裂和沉积是阿姆河右岸区块天然气藏的主控因素。南部斜坡带的构造-岩性圈闭以及B区中部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