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4月一则济南菜农无法承受损失而自杀的新闻报道以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农业市场,国家也积极出台各项稳定措施。时至今日,可以看到,关于此类新闻的报道仍然层出不穷,农民高风险种植的现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本文由此问题展开对我国农业市场的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市场面临的种种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今天,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却异常缓慢导致的。因此,本文研究了农业电子商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不仅缓解农民不断遭受损失、劳无所得的局面,更希望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尽微薄之力。文章整理总结了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从我国“菜贱伤农”这一现象入手,总结出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迫切需要和必要性,并从农业电子商务理论支撑和现有模式、成功实行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的案例、国家重视程度、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环境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指出了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质量不高、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农民接受能力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相关法律和政策不足以及物流发展不够完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选择——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并以中农网为例进行了阐述;并且指出发展农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系统的建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应重视移动终端所发挥的作用,以手机上网用户为突破口,利用好手机网民的庞大数量来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普及农村信息化的覆盖率,同时不能放松宽带网的继续扩张;针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应该重视物流园的发展,以物流园的建设和完善推动并支持我国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向前发展;针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出应该针对初级应用型人才、中级开发型人才和高级研究型人才实行不同的培养方案,有目的性的培养,同时要加强海外相关人才的引进工作;而针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分析了我国目前互联网相关立法的现状,提出应继续加强互联网领域法制建设,并且提出要重新审视农业保险领域,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寻找适合农业保险发展的道路。文章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总结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