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小学生在校园中经常遭受到校园欺凌,研究发现同伴保护行为可以有效降低欺凌发生率,减少受欺凌中小学生内外化问题水平,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做出保护行为的现状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特别众多研究中保护行为的发生率差距较大,国内对于同伴保护行为的研究更不充分,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同伴保护行为的现状以及是否能够减少受欺凌中小学生内化、外化问题水平,可以为营造同伴保护氛围和反欺凌干预提供重要信息。研究目的:1.探索4-9年级中小学生同伴保护行为及其不同类型的现状;2.探索4-9年级班级内不同类型同伴保护行为与中小学生内化、外化问题的关系。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整体取样的方式,选取了青岛市3所中学,3所小学,团体施测完成《保护行为量表》《内外化问题量表》《Olweus欺凌者/受害者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137份。采用SPSS21.0软件和Amos24.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应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研究结果:1.有54.7%的4-9年级学生旁观过校园欺凌,其中有88.2%的学生做出过同伴保护行为。有91.9%的女生做出同伴保护行为,84.7%的男生做出同伴保护行为,女生显著大于男生;做出同伴保护行为的次数是男生平均做出0.668次,女生平均0.679次,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年级有95.4%的学生做出了同伴保护行为,是做出同伴保护的人数比例最多的年级,而5、6、8、9年级分别有87.3%、93.2%、87.6%、85.2%的人做出了同伴保护行为,而7年级有84.1%的学生做出了同伴保护行为,是六个年级中比例最低的年级,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年级学生平均做出0.8次保护行为,是六个年级中做出保护行为次数最多的年级,而7年级学生只报告了0.597的平均值,是六个年级中做出保护行为次数最少的年级,6年级做出保护行为的次数显著高于7年级。2.在各类保护行为中,4-9年级的中小学生中有85.0%的人选择了帮助和安抚受欺凌者,不论是在集体中,还是在男生和女生群体中,这是四种保护行为中选择比例最大的,之后是寻找社会支持(72.5%)、攻击型保护(41.8%)、阻止欺凌者(58.5%),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有31.5%的中小学生做出过4种行为,有28.4%、19.5%的中小学生分别做出过3种和2种不同类型的保护行为,只做出过1种保护行为的人占总人数的10.5%;中小学生群体选择寻找社会支持、帮助和安抚受欺凌者、阻止欺凌者这三类同伴保护行为次数最多的年级都是4年级和6年级,选择攻击型行为最多的是9年级,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4-9年级班级内寻求社会支持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内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帮助和安慰受欺凌者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内化问题呈显著正相关;攻击型保护和阻止欺凌者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内化问题无显著关系。4.4-9年级班级内阻止欺凌者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攻击型保护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寻求社会支持、帮助和安慰受欺凌者与受欺凌中小学生的外化问题无显著关系。研究结论:一、4-9年级的中小学生群体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做出同伴保护行为;小学阶段学生做出同伴保护行为的人数和次数高于初中阶段,其中6年级是做出保护行为最多的年级,而7年级是做出保护行为最少的年级。二、4-9年级中小学生群体中,女生更容易做出帮助和安慰受欺凌者,男生更容易做出攻击型保护;小学阶段学生做出寻找社会支持、帮助和安抚受欺凌者、阻止欺凌者的同伴保护行为显著高于初中阶段,其中4年级和6年级是做出寻求社会支持、帮助和安慰受欺凌者、阻止欺凌者三类保护行为最多的年级,而9年级学生做出的攻击型保护行为高于其他年级。三、4-9年级班级内寻找社会支持保护行为可有效降低受欺凌中小学生内化问题水平。四、4-9年级班级内的攻击型保护行为会增加受欺凌中小学生外化问题水平,而阻止欺凌者行为可有效降低受欺凌中小学生外化问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