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人口拥膨胀、交通拥挤、公共空间缺乏等城市病,这一系列问题共同引发了城市活力消解。城市活力是城市的生命力,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城市为城市人群及其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空间支持和功能服务,其建成环境对于城市活力有较大的影响。基于环境行为学探索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的内在影响机制,对于推进城市建成环境改造升级、提高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的发展及空间分析方法的完善,为城市活力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支撑手段。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城市活力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研究城市活力时空分布及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内在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明确了城市活力以城市人群时空分布为外在表征,并基于建成环境5D指标建立了适用本研究的城市建成环境量化指标体系及具体量化指标,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将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建立联系,进一步对城市活力时空分布规律及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机制进行定量研究。本文具体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活力进行了全局自相关测定,检验样本城市活力在空间上的互相依赖程度,结果表明城市活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聚集特征。同时,基于城市活力的空间自相关结果,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解析。城市活力时空分布规律的结果显示:(1)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城市活力总量恒定(上下误差为3%)。(2)工作日城市活力的时间变动表现为“活力减弱”、“活力波动”以及“活力稳定”三个阶段,非工作日城市活力的时间变动表现为“活力凝聚”、“活力波动”以及“活力稳定”三个阶段。(3)工作日城市活力空间变动呈现“多点聚集——波动变化——持续波动”的趋势,非工作日城市活力空间变动呈现“聚集——波动变化——持续波动”的趋势。(4)城市活力整体重心偏移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偏移。城市活力与城市建成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的结果显示:(1)人口密度、功能混合度、教育文化类POI密度、街道密度对城市活力保持持续稳定作用(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对城市活力影响一致),人口密度对城市活力产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功能混合度、教育文化类POI密度、街道密度对城市活力产生有一定促进作用。(2)建筑密度、容积率、公园绿地比例、商业及金融类POI密度、商业消费类POI密度、政府及公共服务类POI密度、住宅区类POI密度、公共厕所密度仅在部分时段对城市活力产生影响。(3)水体比例、行政办公类POI密度、道路密度与城市活力不存在相关性。最后,本文根据城市活力时空分布及其与城市建成环境内在影响机制的结果从宏观角度提出城市建成环境规划设计的策略。其成果对完善城市建成环境的规划设计及相关规范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进而推动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促进城市活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