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土地利用计划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其实施的二十几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然而,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原有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变平均管理为差别管理”的改革新思路,《2009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草案)》也将差别化的计划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积极探索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方法,考虑从优化计划指标体系,改进指标分解方法,落实计划奖惩措施等方面完善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供应,针对地区发展的不同情况,协调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系。土地利用计划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计划、耕地保有量等指标,而新增建设用地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如何在全国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是其关键。差别化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差别化的计划编制方法,二是差别化的考核管理。本文以第一个层面为研究重点,以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效率为根本出发点,着重研究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区域配置问题。本文从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编制差别化的用地计划,是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基础研究之一本论文首先研究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研究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时,按照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经济发达阶段、工业化阶段以及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三类地区,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为差别化的计划编制从不同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投入在经济发展中效率不同的角度入手提供依据。接着运用相关性分析测度经济增长对我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得出经济增长是我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动力,以及影响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为差别化计划编制的指标选择和方法运用提供基础。其次,在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分析框架,以提高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为目标,以地区间差异为根本出发点,运用数学包络分析对我国现状条件下新增建设用地投入效率进行评价,接着选择单位经济增长的土地代价性水平,单位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的土地扩张量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对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分为六类地区,并估算不同地区保守方案和积极方案下的理论目标值。接着提出基于理论目标值的差别化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运用差别化的考核管理思想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修正,结合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中的公平与效率原则,即制定以效率为原则的基于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方案、以公平为原则的基于区域发展政策的修正方案以及基于重点工程项目的修正方案,促使各区域协调发展。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包括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的评估考核、落实相应奖惩制度、建立计划实施预警制度和建立计划执行监督机制等在内的六条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