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冲击。武术课程在学校教育的引入也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融合程度更加契合。武术是集武德教育、形体美学、武术基本功、搏击等对抗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健身、健心项目。武术表现形式多样、实施简易、修身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延续,值得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创造。初中教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黄金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情感发展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一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锻炼,养成好的习惯和培养正确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武术在初中教育中应做好重要的载体,承载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磨练,应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学生防身意识的多重效果。然而,武术在初中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本文通过对烟台市11所学校进行调查、访谈、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如下:(1)烟台市初中学校武术教学普及程度不高,设置武术课程的学校不多,教学现状堪忧,学生身心需求未得到满足。(2)烟台市初中学校专业的武术教师短缺,此项目的开展和推动情况不佳,教师的年龄结构以及学历等情况符合中小学教学,但教学方法滞后、方式陈旧。此外,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制度仍不健全。(3)烟台市初中学校学生对武术的态度平淡,并没有太大兴趣学习此门课程,这要追溯与课程的编排、课时安排不当以及教材老化,针对性差。此外,评价体系不健全,使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丧失积极性。(4)烟台市初中学校对学校武术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到位。对武术教学普遍不重视。(5)烟台市初中学校对武术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有限。中学间武术比赛、表演交流甚少,不利于武术锻炼价值的体现。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思维,增强对武术运动的认识;加大武术课程的宣传力度;根据学生身心需要,进一步加强武术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师生间交流,共同探索适合中学教学的新课程理念及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推广武术段位制的理念以及自卫防身术的引入;重视武德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