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适宜作用部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植酸酶可以提高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降低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缓解磷矿匮乏及由磷引起的环境污染。但实际中植酸酶应用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在植酸酶高效应用方面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关于植酸酶在肉仔鸡日粮中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酸酶提高日粮养分利用率和生产性能等方面,有关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的适宜作用部位与释放模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肉仔鸡为试验动物,通过对酶活(植酸酶)、底物(植酸磷)和产物(无机磷)三因素在肉仔鸡消化道内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的适宜作用部位,从而为新型植酸酶的开发、包被与定点释放等植酸酶高效应用技术提供理论指导。1.植酸酶在肉仔鸡消化道内适宜存活部位的研究及机理分析本部分试验首先在体外条件下,研究了肉仔鸡消化道参数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并模拟植酸酶在不同日龄肉仔鸡胃和小肠中损失的情况;其次,通过饲养试验测定了不同日龄肉仔鸡各段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探明影响植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和适宜存活部位。结果表明:在体外条件下,黑曲霉植酸酶的相对活性在pH3和5.5处有两个峰;越接近pH3和5.5时植酸酶的相对活性越高;在肉仔鸡消化道pH2.5-7.5之间可保持30%以上活性,当pH高于6.0后,其活性表现下降很快;在41℃条件下,植酸酶经过不同pH缓冲溶液处理后,其活性迅速下降,30分钟后酶活趋于稳定;同胃部相比植酸酶在小肠中活性损失更严重:植酸酶经不同日龄肉仔鸡胃处理再进入小肠后,仅14日龄肉仔鸡组植酸酶活性稍有恢复,转入最适pH5.5后,三个日龄的植酸酶活性均有恢复,从高到低依次为28、42和14日龄:植酸酶在各日龄肉仔鸡小肠中均受到严重破坏,活性仅剩20%左右,并且三个日龄区别不大。在饲养试验中,嗉囊、胃、十二指肠、空肠前端、空肠后段和回肠中植酸酶活性的保留率分别为55%~57%、3%~9%、28%~29%、10%~11%、3%~5%和1%~2%,并且随日龄的增加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不同日龄肉仔鸡嗉囊和十二指肠食糜中植酸酶活性保留率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前段,14和28日龄酶活保留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42日龄(P<0.05)。14和28日龄,空肠后段中酶活差异不显著(P>0.05),但比42日龄高55%(P<0.01)。2.植酸磷在肉仔鸡消化道内释放规律的研究本部分研究将通过测定不同日龄肉仔鸡各段消化道内植酸的溶解率,探明植酸酶作用底物可溶性植酸磷较丰富的消化道部位。结果表明:除胃和回肠外,食糜中植酸的溶解率随食糜在消化道内向后移逐渐升高。三个日龄肉仔鸡胃中植酸的溶解率极低,都在3%左右。进入回肠后,14和28日龄肉仔鸡植酸的溶解率进一步升高,而42日龄肉仔鸡食糜中植酸的溶解率反而下降了16%。14日龄和28日龄肉仔鸡嗉嚷中植酸的溶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42日龄则极显著高于14和28日龄(P<0.01)。14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中植酸溶解率比28日龄高17%(P<0.01),和42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14和42日龄肉仔鸡空肠前段和空肠后段植酸的溶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28日龄(P<0.01)。3.无机磷在肉仔鸡消化道主要吸收部位的研究本部分研究将通过测定不同日龄肉仔鸡各段消化道食糜中磷的存留情况,确定磷在肉仔鸡肠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结果表明:肉仔鸡磷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在这部分肠段磷的消化率占总消化率的68%左右。空肠后段也有一部分磷被吸收,约占总消化率的30%。回肠吸收的磷很少。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14日龄肉仔鸡磷的消化率比28和42日龄高12%(P<0.01),28和42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各日龄肉仔鸡磷的消化率在空肠后段和回肠差异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 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
目的:对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宫颈糜烂等宫颈炎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接收的200例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测
哺乳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科学家已经建立牛、羊等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外源蛋白。由于禽类特殊的生殖生理模式,造成禽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远远滞后,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