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者是如何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的?现代经济理论中的供给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由价格决定,价格提高,则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供给量就会减少。价格是生产者的关键性决策信号。现代经济理论也认为,任何生产者都是理性的。毫无疑问,我国的棉农也是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应该是我国棉农棉花供给的关键性决定因素。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棉农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应该越来越灵敏,但是我们在验证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由相对预期收益决定的假说的过程中却发现,棉花与替代作物的相对价格对棉农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以往的决策对当前的决策影响很大。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农产品的价格弹性低或统计上不显著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我国的特定背景下,棉农是如何做出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棉花价格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价格变化对我国棉农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正确选择宏观调控手段以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稳定发展。针对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围绕价格对我国棉农棉农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影响展开。本研究在分析我国棉花生产变化、棉花价格政策、棉花生产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等有关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以我国10个主要棉花生产省为例,分析在我国的特定条件下我国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决策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本论文共分为十章,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对研究的问题、研究目标、研究假说、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可能的创新与不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相关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1)建立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我国棉农是理性经济人通过追求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收入极大化实现个人或家庭预期收入极大化的目标。在土地是棉农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条件下,不同作物的实际播种面积之比,能够更好地衡量农业生产者的决策。棉农追求单位面积土地上预期相对收入的极大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预期相对收入取决于预期相对价格和预期相对单产。因此,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主要由棉农对棉花的相对价格、相对单产的预期决定。为简化分析,传统上人们依据蛛网理论认为农民依据上一年的价格、单产做出播种面积决策;而实际影响农民决策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价格可能是上一年的,也可能是前几年的。总之,农民往往会在相对单产、相对价格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然后才会依据这一预期改变其播种面积决策。但是如果价格变化无常,众多小规模经营的农民可能就无法形成稳定的、一致的价格预期,那么,价格对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影响就有可能不显著。(2)在从全国、区域和主要生产省区三个层次上分析我国棉花生产的变动状况以及科学选择棉花替代作物并将其加权综合成一种替代作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棉衣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影响我国棉农棉花供给的主要因素是棉农对未来相对收益的预期和棉农对过去决策的事后评估和修正,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在样本研究范围内相对价格对棉农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影响统计学上不显著。这为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3)在对棉花相对单产、相对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我国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调整行为。发现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调整行为取决于价格本身的变化趋势,如果价格变化有明确的趋势,棉农能够从中得出比较稳定、一致的预期,那么,价格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棉农的播种面积决策;但是如果价格变化无常,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棉农就无法形成对未来的稳定的、一致的预期,其决策的综合也就难以形成对价格变化的密切反应,此时他们的决策可能表现为对过去决策的延续。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及政策涵义。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涵义。根据前文的实证分析和相应的结论,本研究的政策涵义为: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国内棉花播种面积主要由棉农对棉花生产的相对预期收益决定,而预期的相对收益取决于预期相对价格和预期相对单产。政府如果要调控国内棉花供给的话,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科技投资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来影响作物之间的相对单产,影响农民种植不同作物的相对收益,影响农民的种植选择,进而影响不同农产品的国内供给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民的价格预期很难与市场需求相吻合。这种预期价格与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背离可能会导致供求失调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对于棉花这样一种产业链较长的农作物来说,生产者价格预期的结果不仅直接影响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者的福利,也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稳定程度。政府基于其信息优势发布尽可能准确的指导价格,使其成为农民价格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减少其价格预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