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技术对哈密瓜汁风味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ng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新鲜哈密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技术(SCCO2)处理前后及贮藏期内,哈密瓜汁的色度、浊度、褐变度等指标变化趋势,并分析了相关数据的动力学;同时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SPMEIGCIMS),对SCCO2处理前后哈密瓜汁中的脂肪酸、香气成分、糖及有机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了SCCO2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 对SCCO2处理前后及在4℃贮藏期间哈密瓜汁中关键酶与微生物总数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采用Kramer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哈密瓜汁的风味及感官指标进行了评价,建立了评判模型。初步建立了哈密瓜汁SCCO2加工理论,探讨了SCCO2处理过程中哈密瓜汁香气变化和异味产生的机理,目的是选择适合鲜榨哈密瓜汁非热力加工的最佳参数条件。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的浊度略增大,L值(明度)下降幅度不明显(p>0.05),在35 MPa,65℃条件下,其下降幅度为0.54。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公式分析SCCO2和热处理过程中哈密瓜汁的L值和褐变度(A值)的变化。SCCO2处理在35 MPa,65℃时,其速率常数KL为0.27×10-2和KA为1.75×10-2。 2.测定糖的最佳条件是:色谱柱:SHIM-PACK CLC-NH2(M),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柱温:40℃,流动相:乙腈-超纯水(75%:25%);测定有机酸的最佳条件是:色谱柱:SHIMADZU VP-ODS(10μm,4.6 mm i.d.×250 mm),流速:0.6 mL/min,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流动相:3% CH3OH-0.01 moL/L K2HPO4溶液(pH=2.7,用磷酸调配)。 3.用Kramer方法对L9(33)正交设计实验的样品的香气进行评定并排序,其结果与SPME-GC-MS联机分析检测的结果大致相符合,利用SPME-GC-MS方法检测哈密瓜鲜汁中的香气主要是由酯香气和青鲜气构成,其中酯类和醇类的相对含量较大。 各样品间有相同的酯类有19种,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丙酸甲酯、2-甲基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和苯乙酸甲酯,是经过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仍然保留了瓜汁的主要香气成份。经过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中,反3,顺6-壬二烯醇和顺3-壬烯醇含量增加程度较大,顺6-壬烯醇、顺6-壬烯醛、顺3-壬烯醇、顺3-己烯醛、反3,顺6-壬二烯醇香气阈值也较小,它们呈现强烈的瓜的浓郁的青鲜气,它们也是超临界CO2处理过程中异构亚油酸和亚麻酸经过LOX酶体系酶解的产物。 利用GC方法检测经过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中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在24.96%~32.09%之间,其次是棕榈酸、花生四烯酸和亚麻酸。样品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与感官鉴定和GC-MS对其香气成分的分析检测结果一致,说明亚油酸和亚麻酸很可能是哈密瓜芳香物质形成的主要前提物质。 4.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在4℃贮藏期内细菌总数和pH值的变化,未经处理的哈密瓜汁中的细菌总数3.0×103个/mL,随着贮藏周期的延长又逐渐上升,在贮藏四周后微生物数量又有所降低,数量为5.8×103个/mL,其pH值由最初的6.36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说明pH值在5.36时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同时也可以明确在哈密瓜中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以不耐酸菌和好氧菌为主。初步研究目标菌芽胞菌耐高压,但是随着延长加压时间,芽胞菌的残存数量由1.87×104 cfu/ml降低为1.8×103.cfu/ml,说明在35MP条件下、随着压力时间的延长,芽胞菌的耐压程度降低,获得有效的杀菌效果。 5.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食品感官质量评定中,极大地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客观。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可知,9个样的感官质量优劣顺序为6#>7#>5#>3#>8#>9#>4#>2#>1#。 6.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SCCO2处理哈密瓜汁最佳参数条件分别为:压力为35MP,温度为45℃,时间为45min;压力为30MP,温度为65℃,时间为15min,得出采用SCCO2处理后哈密瓜汁的色度、浊度、褐变度、营养物质及香气成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原瓜汁,较好地保持了哈密瓜汁的品质。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机动化进程逐步加快,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剧增,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城市常态化问题。各地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手段缓解交通供需矛盾,但交通问题仍然时常暴露短板,治堵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管部门缺乏对居民出行规律、出行需求的认识,因此对待交通症结无法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OD矩阵是描述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出行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规
学位
由于西成高铁鄠邑至佛坪区段存在一段长达45km,坡度为25‰的连续长大坡道,给现有的列车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列车运行图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综合性计划,是保证客流需求和运输资源协调配置的关键,为提高西成高铁的运输服务质量及行车安全性,有必要考虑长大坡道特性来编制列车运行图,这能促使西成高铁的运输组织工作安全高效的开展。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1)在总结西成高铁长大坡道运营技术特征的基础上
学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路信息化的含义,然后重点分析了铁路信息化对铁路运输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进一步论证铁路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来突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要明确了铁路信息化的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了铺垫。之后,文中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费用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种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的分析,说明了不采用其作为本论文定量研究方法的理由。分析了采用生产函数法作为定量研究方
学位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生态环境和水质严重恶化,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各种除藻杀藻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电催化氧化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与环境兼容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建立了中性红染色法和TTC-脱氢酶还原法两种细胞活性测定法,对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藻细胞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藻细胞活性的变化、溶液性质的改变入手研究了电催化氧化的灭藻效能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AD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增加是AD的中枢病因性过程,凝聚态Aβ具有明确的神经毒性作用。AD患者早期海马及内嗅区就可出现大量Aβ胞外聚集,加剧神经纤维缠结,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是AD形成
党参是传统道地药材,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将其与其他药材合理配伍开发成保健类口服液制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党参多糖作为党参中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在党参口服液制备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高压灭菌生产工艺会导致党参口服液中的多糖含量有大幅下降,该下降是否伴随着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的改变关系到口服液产品的品质以及功效的发挥,因此研究高压灭菌工艺对党参口服液中多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是发酵制品中的一种伴随产物,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由EC引起的发酵制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对我国黄酒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广东客家黄酒中EC含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系统研究了广东客家黄酒中EC的生成机制;采用碱浸硅藻土去除黄酒中的EC,并研究了其对风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广东客家黄酒中EC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学位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多分布于水生环境,也见于各种临床标本。随着抗生素大量和长期的使用,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多类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防控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开发新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防控方法是刻不容缓的。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能专一高效地裂解宿主菌,具有增殖快、无残留和安全有效等特点,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研发前景广阔,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可能进一步应用到食品科学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本研
如何有效地利用多酚与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建具有功能性的新型食品配料用于提高其对人体健康的利用价值是目前食品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姜黄素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高生物活性,低水溶性与低生物利用度特点的活性小分子,由于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癌,抗氧化,抗炎以及治愈伤口等等,受到医药健康领域的青睐。姜黄素在食品领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姜黄素单体功能性的研究与姜黄素复合物的配方或制备工艺的探索,对
学位
本研究以金萱茶鲜叶为乌龙茶加工原料,首先建立了乌龙茶样品中茚虫威、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氰戊菊酯、三唑磷和毒死蜱农药残留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进而以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工序、紫外照射、微波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及其联合应用对乌龙茶样品中6种农药残留的影响,初步鉴定了晾青叶中茚虫威、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氰戊菊酯和毒死蜱的紫外照射降解产物。主要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