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人口学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同妻”作为研究对象,以她们的婚姻作为切入口,运用网络访谈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规范的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同妻”的婚姻困境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分析,并尝试分析造成“同妻”婚姻困境问题的原因。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同妻”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首先,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同妻”的婚姻困境的内容分为直接表现形式和间接表现形式。“同妻”婚姻困境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具体5个方面:性生活困境,身份缺失,疾病威胁,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对于婚姻的忍耐。而“同妻”婚姻困境的间接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同妻的身份认同上,包括同妻的自我认同及同妻的社会认同。通过对同妻的婚姻困境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得出:第一,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本文研究得出中国“同妻”婚姻困境是同性恋问题的延续。首先,受到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特别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的同性恋进入到了异性婚姻。其次,访谈中的大部分同妻都认为只要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后,“同妻”的婚姻困境问题就会解决,然而即使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之后,相关保障措施跟不上以及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整体态度没有变化,那么还是会用大量的同性恋会进入异性婚姻,仍然会存在同妻现象。不管同性恋因为何种方式进入异性婚姻,均会产生大量的问题。这也是同妻产生的原因,是同妻婚姻困境产生的直接原因。第二,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本文研究提出了造成中国“同妻”婚姻困境的另一个原因是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首先是现代婚姻观念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差异导致了男女在择偶与婚内期望存在着差异,男女择偶的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女性的一种否定,而婚内期望的差异则是体现了女性在婚姻中地位的不高。其次,在性别文化中,性长期以来是作为禁忌存在的,性作为禁忌在女性身上比在男性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就导致了有很大一部分的女性在“性”上缺乏主动权,而一部分女性缺乏性教育知识也导致了女性“性”地位的不平等;而性的双重标准,指的是对某一特定行为的判断针对男女性别有不同的标准。同一行为,如果发生在男性身上,可能是适宜的,甚至值得赞许的,但是如果发生在女性身上,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不得体的。最后是一直以来社会都处在父权制的统治之下,社会性别制度能够持续的目的就是把女性作为一个屈从于男性的群体来建构,以维护父权制社会的统治。但是随着男女平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使得“同妻”,甚至是女性的境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能够站出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