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印关系的社会认知研究没有超越国家利益,但国家利益不是先验固有的,而是两国在认知和行为互动中建构的,并在中印两国认知具体事件、外交政策和相关行动中得以体现。抽象的国家利益概念也因此而变得具体化、可操作化。这样,中印两国的认知(自我认知和客体认知)就同中印关系(结构与进程)形成因果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函数,即两国的相互认知构成自变量,而中印关系则是因变量。 社会认知不同于元认知心理学上纯粹的心理分析,在社会认知视野下,认知主体的价值信仰(含历史传承)、学习过程、环境因素就成了影响中印两国认知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作为社会认知变量的子变量实际上构成了中印关系的远因。中印关系的曲折历程就是两国认知与相关行为互动的逻辑结果。 中印两国的相互知觉决定两国的政策选择与行为模式,进而形成双边关系结构。基于社会认知的本质——主体感知客体,中印两国的认知过程和结构出现错误知觉在所难免,再加上认知相符、诱发定势、认知固化、愿望思维、认知失调等属性,两国之间一旦出现错误知觉或知觉错位,就极易进入一种恶性的互动螺旋状态。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西藏问题、安全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这些特性。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两国在西藏问题上龃龉不断,在传统安全领域互信程度很低。中印双边关系除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短暂的“印地—秦尼—巴伊巴伊”(印中两国人民是兄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敌对或冷漠状态。 同中印两国彼此的总体认知路径——从非敌非友到善意友好、到敌人威胁、再回归到非敌非友——相对应,两国关系也经历了摩擦合作、友好合作、边境冲突与战争、敌对冷漠、竞争合作的轨迹。 认知相符、认知固化、认知失调机制等属性并不排斥社会知觉的可变性。认知主体的信仰(结构和内涵)在持续外压下的转向、学习过程的功效、国际环境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20日,《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编委会在广州举行了换届大会。三十余名编委参加了会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全国工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把握正确方向、提供素质支撑、营造良好环境、找准价值归宿的重要作用。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天然气被广泛的熟悉和使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
面对世界上普遍面临的失业问题,众多学者积极投入到劳动市场领域的研究之中,本文希望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劳动市场制度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后,借鉴国外劳动市场建设的经验教训,为
谷维素捕集过程分析及改进浙江省粮科所实验厂盛益民,胡跃福谷维素是油脂综合利用成功的范例,取得了极好的效益。但目前谷维素总的分离率还较低,故此成本相对来说还较高,应用上还
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科学教育在各国逐步发展起来。科学教育日益上升,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并逐步取代了人文教育,兴盛了几千年的人文教育走向了衰落,人文精神也逐步趋于
从 1996 年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到 2001 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再到 2002 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从解决边境安全问题到进行多领域合作,上
改革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对于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干部人事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选拔出既符合共产党要求的思想素质,
论文共分七章,在第一章绪论中对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当前法律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认为从近几年的藏族法律研究来看,其上限大多起于松赞干布(公元
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在运营和管理方面还很不完善,其中,因筹资方式而导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