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工资制度主要作用于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以及保护体力劳动者获得最低限额的劳动薪酬。从最低工资制度开始实施起,理论界各方人士对其争论探讨不断。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但制度实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转型时期经济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混乱又成为最低工资制度运行的新的难题。在经济转型的前提下,明确为何最低工资制度一定要存在,怎样才能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完善当前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的物质需求得以满足。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使劳动者与国家共享经济进步的果实。然而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以来也引起了很多争论,实施的效果是否背离制度本身要达到的目的;政府以最低工资制度为手段对市场的干预是否损害了开放市场所带来的福利;最低工资标准如何调整。这些争论需要我们对最低工资制度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以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为研究对象,搜集辽宁省各方面的数据,对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系统全方位分析。本文内容除绪论外,可以分为五章。在第一章首先介绍最低工资、人力资本投资等概念以及工资限度、效率工资等理论。本文的第二章分析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及其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三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一系列影响因素与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关联度,从中选取指标建立最低工资调整模型,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距,进而得到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需进一步提高的结论。文章第四章从标准调整周期缩短、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日趋完善、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几个方面充分说明说明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可行性。文章最后针对如何提高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及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以后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