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觉域派发展历程之探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原传入藏地以后,佛教在藏地与本土宗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藏传佛教。分裂割据时期,是文化和佛教繁荣发展的时期。由于不同的思想见地,藏传佛教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几大不同的宗派团体。虽传承方式和教法义理与修行方法上有细微的差别,但其本质和内涵都是一致的。先后发展的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格鲁派都通过自己的教法传承延续之今。这过程中也有其他小的宗派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觉域派便是其中之一。它虽在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亡,而它的教法以其他宗派为载体,依旧流传至今。觉域派于公元11世纪形成,如今已冲破了宗派的定义,跨越了地区的界限,超越了种族的概念早已成为环喜马拉雅地区及海内外修行者的重要法门。本文以觉域派的产生背景与佛学见地,以及觉域派的教法、寺院、修行者的状态研究整个觉域派的发展现状与消亡的原因。分析其形成不同宗派中的觉域流派之原因。以实地调查采访,收集资料等研究方式试图通过四个章节探析觉域派的发展历程。第一章主要探析觉域派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要素分析觉域派最初成立的起源。第二章中以由帕当巴桑杰最初成立息解派与玛吉拉准创立觉域派为依据探讨觉域派的发展与形成。由于觉域派独特的法门,受到不同宗派的接纳以及不同人群的修持。本章节中进一步讨论觉域派的主要佛学见地。分别以般若经的教法基础,四魔断境的教法理念,以及施身法的独特修行方式等三个方面研究其教法与佛学见地。第三章则以觉域派的教法在其他宗派中的流传以及觉域派现存的寺院为切入点,研究觉域派教法的发展现状和寺院的发展现状。其中以藏传佛教宁玛派为例,探究觉域派的教法如何在其他宗派中渗透与融合。第四章通过不同群体的修行者和不同的修行状态,研究时代变迁中的觉域派修行者。传统视野中的修行者以玛吉拉准同时期的修行者和近代觉域派的修行者为研究对象。当代视野中的觉域派的修行者以两位在家修行者和一位出家修行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的修行方式和对觉域派教法的认知分析了觉域派的教法对修行者个人的影响。
其他文献
该文试就如何加强税源监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从税源的定义及税源的构成要素的思考,介定税源监控的定义和种类,引出研究税源监控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纳税主体的监控.这一部分论述了税源监控是对谁进行监控.第三部分,纳税客体的监控.这一部分论述了税源监控是对什么进行监控,是该文论述的核心.第四部分,税源监控的方式.这一部分论述了税源是由谁来进行监控的.
学位
该文开头详述了情事变更原则的沿革,旨在说明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是对其理论根据与性质的介绍,论证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深厚理论基础.事实上,很多国家立法中都明确规定了情事变更原则.中国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对于是否规定情事变更原则的争论最为激烈,充分说明这一原则已经引起立法界的特别重视.合同法中虽暂未规定情事变更原则,但该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包含了情事变更原则的精神,可见合同法不排斥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
学位
自然人破产制度作为破产法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在陆法系,其立法及理论研究,均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该制度在中国目前尚付如阙如.该地该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并为中国未来的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初步的框架设计构想.该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建立中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现实基础所在.然后,从实现诉讼正义,解决执行难和真正确保各类债权公平受偿,并兼顾债务人合法
学位
乡城迁移在促进城镇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进程慢、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等客观因素和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族群性”等因素,其乡城迁移动力方面也有着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乡城迁移动力和其影响因素上。文章通过对边疆民族地区7个样本家族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乡城迁移过程可分为乡城迁移生根阶段(1978-1991年)、乡城迁移萌芽
学位
辽宋夏之际,吐蕃王室后裔唃厮啰在河湟地区建立起唃厮啰政权。唃厮啰及其三子董毡执政时期,借助宋夏关系战和交替的外部局势和河湟势力不断碰撞的内在条件,不断壮大唃厮啰政权的政治实力和经济优势。唃厮啰和董毡基于自身形势,分别采取保持中立、联夏或联宋的对外态度,在河湟地区形成了以北宋、西夏、唃厮啰政权为三角的不稳定性制衡关系,对河湟局势甚至是辽宋夏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概述唃厮啰政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朝鲜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该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在解放东北和全国的战争中做出了较大贡献,建立了伟大功勋。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东北朝鲜族在东北根据地建立过程中的贡献。具体内容包括抗日战争后对东北局势的分析和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展开对东北地区的争夺,东北朝鲜族人民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各族人民一起积极地投入
学位
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制度分为两种,完全敌对和统治制服的制度,而统治制度又有两种,藩属制度和划为郡县的的直辖统治。本文通过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来研究处于完全敌对和藩属之间的客礼制度。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客礼的含义。客礼制是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一种民族政策。一般发生在少数民族政权假意臣服,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一种尊重的、在政治上大致对等的态度,并且客礼双方互
学位
耶律楚材民族思想的内容主要由“华夷一统”、“因势利导”、“以儒治国”三部分组成。“华夷一统”为耶律楚材民族思想的核心,“因势利导”为其民族思想的基本原则,“以儒治国”为其民族思想的主要举措。耶律楚材的民族思想发端于随成吉思汗“十年西域”的征途中,在辅佐窝阔台治理中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思想体系。  随着民族思想体系的不断完善,耶律楚材也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本文首先分析了耶律楚材
学位
民族村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民族文化基因,直接反映着各历史时期村寨族人的生活及社会状况。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类问题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遗忘自己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失忆、错忆、残忆、断忆促使传统文化急剧变迁。因此,挖掘、唤醒文化记忆,促成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保护尤为重要,而旅游则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时代选择,文化内涵又是旅游价值提
学位
旅游演艺文化空间承载了地方的文化核心,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演艺的创新转化和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空间的优化与重构。民族地区旅游演艺作为民族文化展现的特殊场所,是生活惯习、社会关系、文化象征、精神信仰等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空间,是民族地区历史集体记忆的再现。民族旅游演艺文化空间生产的结构优化是演艺文化传续和生存的重要手段,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态性和原真性保护,对城市发展实践、民族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