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中科技资源有效共享的实现路径研究——以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高科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创新体系间交流与合作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与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协作式创新以及集群式创新等创新模式相适应的科技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科研人员交流频率和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心理以促进区域创新的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资源的分类,并根据公共物品理论认为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广阔的共享前景。接着着重阐述了重庆区域创新中科技资源共享现状,并得出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经济学的视角由上述问题出发运用“准公共物品”、“成本—收益分析”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原理阐明其背后的原因,经济利益是科技资源共享动力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如要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共享激励原则,需要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共享激励机制和以社会化公共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  在重庆市区域创新中科技资源共享的开展情况分析中,对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并认识到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越来越不适应未来发展,主要面临着用户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科技资源整合率、利用率不高,服务效率低,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使重庆科技资源共享从低效率共享向高效率共享转变?本文选择从分析发展机制和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区域创新中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经济利益是科技资源共享动力得以产生的决定因素,因此需要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共享激励原则,使科技资源共享外部收益内部化;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依赖于共享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要提高政府部门科技资源共享的管理服务水平,科技资源共享的知晓度不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仪器使用率和民众共享意识;人力资源共享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更为完善的科技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组织;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共享激励机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引入市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建立以社会化公共服务为主的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的主要因素是儒家哲学,在董仲舒看来,儒家的学说的概念是天神的意志,作为天人之间的感应的方式,并形成了儒教。儒家历经数千年,道路坎坷,跌宕起伏,曾受到“焚书坑儒”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