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建立和保持市场经济运行的最根本的推动力之一,它不断改变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及企业组织和行业结构,摧毁旧的和创造新的——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但是,如何培育企业创新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多研究认为,融资约束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为此,政府通过制定多项政策试图缓解企业研发投资过程中的融资约束问题。其中,政府补贴是被广泛采用以弥补市场不完善的重要工具,但其在学术界却一直是充满争议。新古典经济学基于市场失灵理论中的外部性(Externality)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等市场缺陷,提出通过政府补贴进行干预的必要性,而反对者则认为政府补贴会产生资源错配,使得市场丧失自由配置的部分效率。那么,政府补贴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这一影响是否受到其他边界因素的约束?这些问题地解决对于中国培育世界一流创新企业、建设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通过搜索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关于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在详细而系统的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首先,本论文认为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补贴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涵盖了繁杂的补贴项目,比如研发补贴、环保补贴以及出口补贴和稳岗补贴等多种政策意图的项目。因此,本论文将异质性政策的补贴项目从集合的“政府补贴”项目中剥离出以考察异质性补贴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检验政府补贴工具是否合意的必要方法。本论文主要关注研发补贴与环保补贴这两类重要的政府补贴项目,并比较两类补贴项目对于企业创新影响的差异。其次,本论文发现过去的文献对于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补贴的资源效应,描述了政府与企业两者之间的直接关系,而忽视了政府补贴对第三方——外部投资者的信号效应。因此,本论文引入了外部投资者的角色,通过挖掘政府、投资者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信号传递模型。最后,本论文基于资源与信号的双重协同视角,检验了异质性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制上差异性。本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交代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部分,首先详细回顾了补贴与创新的相关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同时,本章节对市场失灵理论、资源理论、信号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括,为本论文研究补贴与创新这一主题奠定了整体逻辑与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在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的比较与作用分析,厘清政府补贴在促进技术创新上的影响效应与机制,为后续实证研究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实践基础。第四章通过借鉴金融学领域的方法,构造了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探讨了研发补贴是否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第五章节在第四章节的基础上,并进一步结合资源效应的视角探索了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及组织内部因素如高管能力和组织冗余如何与研发补贴相互作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创新。第六章节综合了资源观与制度观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另一项重要的政府补贴——环保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探索异质性补贴的差异性创新影响。第七章归纳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总结了本论文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不足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以上研究过程,本论文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研发补贴显著增加企业在外部融资市场中的短期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但对长期债务融资没有影响。进一步的结果表明,降低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机制,从而验证了研发补贴在企业外部融资过程中扮演的“信号效应”。但目前,研发补贴的资源效应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上仍然占据着主要贡献,约为77%。(2)研发补贴的资源效应能刺激企业的发明专利,但对实用专利没有产生影响;而研发补贴的信号效应则通过吸引股权融资,同时产生对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积极影响。而且,虽然单独的研发补贴并不直接影响实用新型专利,但将其与高管能力相结合,会对实用新型专利产生协同效应;相反,研发补贴和资源冗余则出现了相互替代,削弱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果。(3)与研发补贴不同,环保补贴不具备信号效应。而环保补贴的资源效应既积极影响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外部合法性压力对环保补贴与绿色发明专利产生调节效应。具体而言,外部压力在新闻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情境下,环保补贴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相反,分析师关注度则削弱了环保补贴的激励效应。上述研究也使得本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第一,本论文将针对于不同政策目标的政府补贴项目从集合的“政府补贴”项目中剥离出来,以考察异质性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于政府补贴的全面认识,为现阶段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解。第二,本论文借鉴金融学领域的方法,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指标,验证了研发补贴具备“信号”功能,为研发补贴的信息披露领域开拓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本论文通过资源理论与信号理论的整合,探讨了研发补贴的信号效应与资源效应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的差异性,以及不同补贴之间的“信号效应”的差异。第三,本论文通过探讨组织内外部情境因素对于异质性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非对称性影响,有助于更加细致深入地理解组织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因素对于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的边界条件最后,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于管理者而言,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合法性压力的差异性。面对复杂且不一致的合法性压力时,管理层应该把注意力转向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平衡企业长期与短期价值追求。而且,为了避免在某些情况下组织被迫倾向于短期内有好处但长期来看是次优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地获吸收更多的外部资源,包括政府补贴资源,以增加应对合法性压力的自由裁量权。此外,除了额外的财务资源的角色,研发补贴还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号。因此,管理者不但应该利用研发补贴的资源效应,以解决研发融资约束的暂时之困,而且更应该发掘研发补贴的信息效应,吸引更多外部投资者的社会资金,从长远的角度解决研发创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首先,确定政府的服务型职能定位。在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政府应该承担市场中技术评估服务的角色,组织筛选并分配研发补贴,以发挥隐性技术能力认证的权力,从而联结起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桥梁,实现将有限的政府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用。而且,本论文的结果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向企业分配政府补贴时要考虑组织内外部因素,因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会受到组织内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影响,此外,政策制定者不应该将专利总数作为衡量创新的唯一结果变量,而应该意识到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的区别,以帮助他们制定公共政策,优化政府补贴的配置效率,驾驭不同类型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