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仍十分流行,教师总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习得的结果上,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重视不够。笔者认为学生的情感成熟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只有当一个学生真正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策略,方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才是学习的真谛。作者首先从理论的观点出发,回顾了教学活动中情感理论的历史发展。本部分有第一章和第二章组成。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这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一部分我们了解到了情感理论在国内外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这些也是我们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研究发展表明如何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向既定方向发展与教师和家长的对情感因素的看法及本身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接着从实践的观点出发作者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情感因素方面相关实验性研究。此类研究构成了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情感因素调查研究的方法基础。在本篇研究中,主要运用情感理论,认知理论,需要理论以及心理类型理论,数据统计比较方法来解释情感因素与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的关系。任何研究都应有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有详实的数据收集及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做支撑。本论文的实证调查包括第三和第四章节。研究针对山东省两个地市(城乡两部)三所初中500名学生进行了三个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动机,态度;学生对老师的作用和教学风格的看法,对家长教育方法的认识;学生有无学习策略的使用;学生的个性调查及其学习中的焦虑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1400份。对与老师和家长的调查访问也是涉及到情感因素的四个主要方面。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结果都用图表方式显示。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我们得出相关结论(1)情感因素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2)情感因素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3)情感因素对于学习后进生的影响。总的来看,本研究是在情感因素方面的几个不同层面所做的全面而深入的一项研究。它可以有效避免从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进行研究的局限性,有效避免了以往同类研究的只重学生情感因素的片面倾向。作者注意到学生学习情感能力的获得是种结果而不是原因。据此,这篇研究更加关注学习者,教师,家长综合情感因素对学习者语言习得成效的影响,发现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情感环境重要性并尝试找出建立班级内外,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和谐情感育人环境的方法思路。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