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区地基与基础增湿过程中相互作用模拟试验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改变了地基基础的初始接触状态,给上部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地基增湿具有的改善变形特性,使局部地基软化,改善地基基础的接触状态,可以达到保护上部建筑物的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了多功能采动变形相似模拟试验台,具有模拟地表曲率变形和压缩变形、实现局部地基注水增湿、重复采动下岩层移动、不同倾角煤层开采等功能。利用多功能试验台完成了地表不同曲率变形的模拟试验,获得了变形过程中地基反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曲率变形的增大,地基反力的畸变越严重。当正曲率变形为0.7mm/m2时,局部地基反力从初始状态的0.01Mpa增大到0.07Mpa;当负曲率变形为0.7mm/m2时,局部地基反力从0.02Mpa增大到0.11Mpa。地表发生曲率变形后产生的不均匀地基反力会严重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在地表曲率变形的基础上,完成了局部地基注水增湿试验,获得了增湿过程中的地基反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多,畸变的地基反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当正曲率变形为0.7mm/m2时,在地基中部注水7.5758L后,局部最大的地基反力从0.07Mpa减小到0.01Mpa;当负曲率变形为0.7mm/m2时,在基础两端部注水11.558L后,局部最大的地基反力从0.11Mpa减小到0.04Mpa。地表发生曲率变形时,在地基的承载区注水,可以改善地基与基础的接触状态,能够降低不均匀的地基反力,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增湿过程中墙体的最大沉降量为21.4mm,不会引起地基的坍塌和失稳,增湿后土体含水率的最大差异为6.29%,局部土体的孔隙比下降,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表明采用局部增湿软化地基改善地表变形引起的不均匀地基反力是可行的。基于二元介质模型,建立了增湿地基的平均应力应变与注水量的关系,运用计算地基沉降的分层总和法原理,推导出增湿后地基沉降的预估公式,并对沉降量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FRP管混凝土与混凝土板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形式,上面为混凝土板,下面为圆FRP管,FRP管可以空心、可以注入沙浆、轻骨料混凝土等,这种结构充分利用FRP所具有的优越抗拉性
高效减水剂和优质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掺入,促使混凝土可以在较低水胶比的条件下形成高强度混凝土。而我国优质掺合料资源有限,已经突显出短缺现象,开发新的掺合料迫在眉睫。煤
斜坡的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众多学者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斜坡的稳定性问题,其中强度折减法是最为关注的方法之一,而且也是运用较多的方法,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是由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以及在桩顶的压顶梁和联系梁形成的空间门架式支护体系。由于这种支护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大、施工方便等优点,所以从最初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