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是事关国家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自1980年以来,几乎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3/4的130多个国家都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其影响波及到了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由此产生的直接成本(通常由政府财政承担)有时候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0%,间接成本则表现为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上升,并常常伴随出现汇率危机。我国为了保持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有必要首先解决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健性问题,因为银行越薄弱,其他经济部门对银行体系的不利冲击越有可能造成银行业危机,克服经济疲软的困难就越大,代价也越高;同时,加入WTO,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全球化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银行部门的问题在国际范围内传播而影响我国,这使得关注和处理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问题变得极为迫切。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论文首先介绍了银行业稳健性的各个方面,对银行体系稳健性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历年银行体系不稳健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和维持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针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章为概论,简单介绍了银行稳健性的含义、衡量、预测及研究的意义;第二章银行稳健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探讨了银行出现不稳健对宏观经济的可能的各方面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国际银行业的稳健性表现;第三章考察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现状,对1991-2003年的银行体系的稳健程度做了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我国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宏、微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银行体系的不稳健是由于宏、微观因素共同作用;(2)我国历年来银行体系不稳健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加快银行业改革进程、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措施。最后,文章第四章中针对2006年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差是问题的关键,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意义重大,既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及国内非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需要。最后提出改组、重组、包装上市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适应新的形势,以保持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