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题,乃中国古代诗学之词论。本文整合西方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西方当代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和文学史研究,从比较和相互参照的视角出发,研究南宋词人、词论家张炎(1248-13207)的词论文本《词源》。在此研究中,本文作者的新观点有二,一是重新阐释张炎词论,二是因此提出“蕴意结构”之说。本文之所以有此选题,其故者三。一者,张炎词论是中国古代词论的主要代表作,其“清空”概念对后世的词作和词论,有重要影响。二者,后人对“清空”概念的阐说,不乏简单化,流于人云亦云,有乏理论深度。三者,时下的古代诗学研究,每与当代文艺理论脱节。尽管有用当代文论术语去解说古代诗学者,但通过古代诗学研究而提出当代文论之概念者,却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既研究张炎《词源》,也研究中外当代学者对张炎《词源》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作者的“蕴意结构”观。故本文之重点,乃分析张炎词论文本,由此提出“蕴意结构”观。全文分五章,第一章“导言”,述及本文之选题及其学术价值、本文的理论前提和研究方法,并对海内外学术界就此课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评价,最后在此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论题。第二章“张炎《词源》与清空词论”,直接展开本文课题,在张炎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讨论张炎词论。第三章“张炎清空词论的‘蕴意结构’”是本文主体,通过讨论张炎词论而对“蕴意结构”进行理论阐释,同时也将其应用于批评实践,要点在于论述文学作品的存在形态,即,文学作品存在于形式、修辞、审美、观念四个层次,它们相互贯通,构成作品的整体。与此相应,文学批评也在这四个层次上展开,而这四者也是贯通一体的。第四章“雅化与清空词论的历史意识”,旨在从词史和批评两方面讨论张炎词论的历史意义,并由此见出“蕴意结构”的内在意向和历史意义。第五章“寻求结论”试图说明,张炎清空词论的“蕴意结构”的所蕴之意为雅化,是为张炎词论的意向,而这一结构的意向性及其历史意义,则是张炎词论的价值所在。要之,本文的学术价值,一在重新阐释张炎词论,二在提出“蕴意结构”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