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发源于社会事实、孕育于网络的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的综合性产物,简单字词背后实则投射着一定时期的镜像,成为我们了解社会、把握舆论的一面明镜。所谓镜像功能,即折射社会之“像”的中介桥梁。本文以结构主义的视角切入,着力于场域间的相互建构,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功能,先以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为切入点,上升到网络流行语与社会舆论相互关系的高度,其次在文化、经济、技术场域,网络流行语均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反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客体场域,对其他场域同样存在着反建构之效,在这样千丝万缕的条件下,最后提出该如何理性对待网络流行语。自此,在信息社会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宏观性分析,不仅对于传播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社会大环境也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网络流行语概述、作为社会镜像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实在的反建构、理性对待网络流行语。第一章:在绪论基础上,从网络流行语的兴起、特征、使用主体三个方面来概述网络流行语。第二章:运用场域理论,将网络流行语置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探讨其与政治、文化、物质、技术场域的相互关联,提出网络流行语是政治的“晴雨表”、文化的“风向标”、经济的“透视镜”、技术的“传声筒”。网络流行语大多起源于具体的社会事件,其本身就捆绑了特殊内涵。加之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国情,政治领域的动荡与不稳定、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呈现出的控制与反抗的局面、经济的发展快速与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更是加剧了这些社会事件的发生。由此我们得知,网络流行语隐喻着社会事实,是社会事实的镜像反映。第三章:逆向考察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反建构。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场域的特殊语言,它对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的影响在:形成舆论压力、促使问题的解决,以及拓宽交流对话“公共领域”以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同时,它还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促进引导形成新的文化形态,此外,商业领域也借助流行语加以宣传推广,促进经济腾飞;流行词语也为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技术得以创新。第四章:本章是综合性的、上升到操作性的章节。网络流行语对于社会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在本章开篇便提及需要警惕的负面效应,在明确了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实在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宏观把握该如何理性地对待网络流行语,以趋利避害,以获利益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