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研究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问题,对丰富高校学生工作理论、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促进辅导员个体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在加速推进,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心理问题激增及就业压力大等等问题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需要辅导员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不断研究新问题,以应对新形势对高校学生工作实践提出的要求。然而,根据职业的内涵和特征,来比照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辅导员在我国还不能称其为一种职业,而只能算作是高校中的一个岗位。目前高校中虽有一定数量的人从事辅导员工作,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因为,其流动性相当大,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一般只有三到五年,少的甚至只有一两年,与职业化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本文对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组成结构不合理、辅导员从业时间短、数量配备不足、工作成效不理想等问题;分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角色定位模糊、学科支撑不力、流动机制缺失等因为。
本文论述了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的5点必要性:一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高等教育社会化、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三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四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五是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探讨了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的可行性,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学生工作为职业化建设提供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为辅导员职业化提供了专业保证,党和政府的系列措施为职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外发展经历为职业化提供了经验等等。
在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上,本文提出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保障制度、明确专业化的工作内容。其中职业准入制度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关键,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在内容上应包括辅导员的道德标准、专业技能标准、学术水平标准、自我发展能力标准等。在完善辅导员职业保障机制中,提出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应充分考虑到其工作实践性强、事务性多和任务繁重等特点和实际,考虑辅导员工作绩效,同时结合学术水平,实现辅导员职称评定“学术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鉴于当前的学生工作领域已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拓展到助困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创业指导、课外活动指导等多个方面,提出职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也要逐步向专业化细分,将来的辅导员可以发展为学生工作某一领域的专家。
论文对加快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推进一项工作发展,领导重视是关键,实现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化也不例外。政府、高校的领导及其出台的政策都要鼓励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鼓励辅导员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工作者。要构建专门的辅导员人才培养体系,重视辅导员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步形成学生工作专业化人才队伍。在激励机制方面,提出了要健全辅导员工作考评机制,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动力,留住人才,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