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探讨氟中毒致神经损伤中的内质网应激状态,从而综合性评价氟中毒对神经损伤的影响,为阐明氟中毒致神经损伤可能形成的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4~5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80-1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即对照组、染氟化钠组(Na F)、染氟化钠和抗氧化剂NAC同时处理组,NAC处理组。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或者0.9%氯化钠溶液灌胃处理,染氟组为按照25mg/kg Bw·d氟化钠溶液进行灌胃处理,染氟和抗氧化剂NAC同时处理组给予25mg/kg Bw·d氟化钠和200mg/kg Bw·d N-乙酰半胱氨酸(NAC)进行灌胃处理,NAC处理组给予200mg/kg Bw·d N-乙酰半胱氨酸(NAC)进行灌胃处理。各组大鼠采用灌胃方法染毒,每周连续灌胃6天后,停灌1天,灌胃时间为7周。2.氟暴露致神经损伤相关效应指标检测染毒7周后,称重、麻醉并处死动物,立即取出大鼠大脑以及海马,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海马回中氟的含量,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3.海马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的ATF-6蛋白,Western-blot检测各个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RP78、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分析大鼠体重和海马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 F组的大鼠体重、海马重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海马回中的氟含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 F组大鼠海马回中氟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UNEL法检测海马回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 F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 F组相比,Na F联合NAC组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质网应激中ATF-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氟暴露上调了Na F组的ATF-6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中GRP78、CHOP蛋白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染氟组的GRP78、CHOP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AC和Na F组明显抑制了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内质网应激是氟中毒大鼠神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氟化钠可能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中ATF-6/CHOP途径介导大鼠的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