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加强进境原木和木质包装病害检验检疫工作,为我国林木病害检验检疫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本文在资料和信息全面搜集的基础上,对我国进境原木和木质包装可能携带的病害进行了风险分析。初步建成了数据库,并制定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进口原木和木质包装的疫情资料搜集:根据我国进口木质包装和原木的种类,全面搜集各种寄主可能传带的林木病害。了解这些病害的各种信息。共收集松类、栎类等20个属植物的300多种病害的信息。二、危险性病害的风险分析:以部分重要指标,如国际关注程度、国外危害严重程度、国内寄主资源的多少、通过原木传播的可能性等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了250多种不重要或风险较小的病害。确定了47种危险性较大的林木病害并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采用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主要指标包括:1、地理标准和管理标准(病害的分布范围和国际关注程度);2、定植的可能性分析(寄主范围、国内寄主资源、国内适生范围);3、定之后扩散的可能性(病媒昆虫、国内潜在病媒昆虫、国外采取的防治措施、自然传播途径和洲际传播途径);4、经济重要性评价(病害的发展历史和危害情况、潜在经济重要性评价等)5、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传入国内途径的分析和传播到国内寄主上的途径)。对每个指标打分,计算风险值,确定每个病害详细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发现,以栎树枯萎病为代表的7种病害风险极大,以山毛榉溃疡病、新栎属突死病为代表的13种病害高度危险。三、危险性病害的风险管理:为了便于管理和开展检疫工作,应用VB语言,把主要危险性病害编成数据库,又根据原木和木质包装传带病害的特点,提出了风险管理方案。四、进境原木传带病害的检验检疫方法探索为探索合理的病害检验检疫方法,针对浙江和江苏一些地区进口的原木,进行了采样、分离培养等检验检疫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