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面源污染是造成城市水环境问题的主因。面源污染因为其来源分散、形成复杂、不易监测等特点,导致其治理难度极大。国内外研究表明,滨岸缓冲带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因此,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滨岸缓冲带的特点可使其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本文通过测定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缓冲带的小试试验和野外试验,旨在为有效净化面源污染物的缓冲带构建提供依据。结果如下:通过测定降雨中污染物的浓度来确定实验的入水浓度,在2016年5-7月分别在哈尔滨市的不同区收集径流水样,测定污染物的浓度,发现氨态氮和COD浓度较大,污染情况严重,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较低,污染情况较轻。缓冲带小试试验中,为探讨不同草本植物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铜、铅和镉净化效果以及积累能力,选取黑麦草(Lolium pernne)、早熟禾(Poapretensis)和紫花苜菅(Medicago saiva)三种草本植物进行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试验装置模拟缓冲带,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采用草本植物单种种植的方式开展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铜、铅和镉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铜、铅和镉的截留能力最强,铜、铅和镉的径流1.5m处平均去除率依次为82.79%,68.73%和92.02%;渗流平均去除率依次为89.15%,74.27%和94.73%。三种草本植物对重金属的总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铜>铅>镉。紫花苜蓿体内铜和铅的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和早熟禾,对铜和铅的总积累量分别为13.45 mg和1.01 mg;紫花苜蓿和早熟禾对镉的总积累量趋于一致,均为0.50 mg。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缓冲带对重金属铜、铅和镉净化能力最强。野外试验中,选取黑麦草(Loliumperenne)、早熟禾(Poapret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三种草本植物以及紫丁香(SyringaoblataLindl.)构建缓冲带,以单种种植和混栽的方式建立七块样地。试验结果表明,混栽配置的缓冲带对径流和渗流中氨态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果高于单一植被缓冲带,其中紫丁香+紫花苜蓿配置缓冲带对径流和渗流中氨态氮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而紫花苜蓿带对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高于混栽配置的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