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Kane首次提出僵尸企业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僵尸企业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于僵尸企业如何识别、形成原因及清退机制等,而对僵尸企业绩效的研究寥寥无几。在清退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僵尸企业绩效是判别僵尸企业是否应清退或重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研究僵尸企业绩效至关重要。同时我国僵尸企业与国外僵尸企业有所不同,其主要特征在于依靠银行贷款及政府补助保持生存状态,创新能力低下。从市场角度看,僵尸企业在耗费大量政府及银行资源的基础上,仍然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使得整个社会失去正常竞争秩序。由此可知,政府与僵尸企业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这种密切联系即是政治关联。故而本文研究主体为僵尸企业,从政治关联的角度研究僵尸企业及其获得的政府补助,主要研究僵尸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僵尸企业政治关联对政府补助的影响,僵尸企业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僵尸企业政府补助的中介效应。由于政府补助会作为企业计算净利润的一项,但是政府补助并不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因此本文在研究僵尸企业绩效时,所有指标均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并综合僵尸企业创新能力,由此更能得出最真实的僵尸企业绩效,并评价政治关联与僵尸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本文以2013年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归纳演绎法及实证研究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僵尸企业与正常企业存在不同,其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为显著负向影响,政治关联实质上降低了僵尸企业综合绩效;同时僵尸企业政治关联对政府补助为显著正向影响,僵尸企业政治关联有助于僵尸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而政府补助对僵尸企业绩效也为负向影响,政府补助表面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实质上降低了僵尸企业综合绩效,且政府补助在政治关联对僵尸企业绩效之间扮演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重新构建了僵尸企业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所有指标均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并将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僵尸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之一;其次,从政治关联与政府补助角度研究僵尸企业绩效,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