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比较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与常规影像学联合检查(B超、胸腹盆CT、PET-CT等)对淋巴瘤病灶的显示能力。探讨WB-DWI或ADC值对淋巴瘤化疗疗效的评估能力。(2)探讨WB-DWI对颈部良性淋巴结及淋巴瘤受侵淋巴结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1)对1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瘤患者行WB-DWI和常规影像学联合检查,对比二者对淋巴瘤病灶的显示能力。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化疗早期及化疗全程结束后进行WB-DWI扫描,并测量结内结外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化疗各阶段的系列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2)对15例健康志愿者行WB-DWI检查,测量良性淋巴结的ADC值,并对其与12例淋巴瘤初诊患者颈部受侵淋巴结的ADC值进行比较,对二者ADC值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常规影像学联合检查共检出结内结外43处病灶,所有病灶在WB-DWI图像上均得到清晰显示,符合率为100%。化疗前、早期及化疗后病变平均ADC值分别为0.8517±0.4107×10-3 mm2/s、1.1496±0.5119×10-3 mm2/s、1.5797±0.5933×10-3 mm2/s;即化疗前、早期及化疗后病灶的平均ADC值依次递增。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表明化疗前、早期及化疗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化疗早期即发生明显变化,远早于病变形态学改变提示化疗有效。(2)颈部良性淋巴结、NHL受侵淋巴结及HD受侵淋巴结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565±0.1425×10-3 mm2/s、0.5704±0.0512×10-3 mm2/s、1.2010±0.2982×10-3 mm2/s,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淋巴瘤不同病理分型受累淋巴结ADC值亦存在差异,HD受累淋巴结ADC值明显高于NHL受累淋巴结。结论:(1)WB-DWI对淋巴瘤病灶的显示能力相仿于常规影像学联合检查。ADC值具有早期预测化疗疗效的能力。(2)WB-DWI能够鉴别颈部良性淋巴结及淋巴瘤侵犯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