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通过其基本组成成分——叶、芽、枝、花、根等的反复形成实现其生长。植物这种基本结构单位即为构件。构筑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的整体空间结构和它的构件的特征,以及由此反映的植物发生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的构型是植物各构件在空间结构上的排列、组合,是内部基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内源生长与外源胁迫相平衡的表现。植物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构型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观察与实验来认定和理解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内源生长过程。当年枝是树冠形成的基本构件单元,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光能获取(叶展作用)和占据空间(树冠扩展)。当年枝中长短枝的分化是枝条功能分化的显著表现。普遍认为短枝的主要功能倾向于光能获取,而长枝倾向于占据空间。长短枝分化现象就是当年枝变异格局的具体表现。当年枝的结构变异格局对树木生产力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因为这种格局调节着不同枝长的当年枝的携叶量以及树冠的枝叶平衡。同时关于当年枝生物量分配的分析也是研究当年枝变异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八种落叶树种(三角枫、元宝枫、七叶树、银杏、苦楝、紫叶李、日本晚樱和国槐)当年枝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分析其种间不同的分枝变异格局和生物量分配,进而揭示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内源生长过程,即植物内在本质的构型差异,同时初步探讨了植物分枝格局及其形成机理,反映植物种对空间、光等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策略,揭示植株的构型模式与植物间的竞争、群落演替的密切关系,同时在生产实践中指导园林绿化树种的筛选等。主要结论如下:1)在所有的八个树种中,长枝比短枝具有更大的叶面积。可是叶展系数与枝长之间的关系在苦楝和其余七个树种之间存在质上的区别。并且这种现象在银杏和紫叶李中尤为明显,是指数型递减模式的极端表现。揭示了当年枝结构变异的不同格局。除了苦楝,其余七个树种中,就枝叶平衡关系而言,短枝倾向于叶而长枝倾向于枝,这种结论在当年枝结构分化的研究中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具有明显的长短枝结构分化。七个树种中,综合RLDI、cLDI,我们可以看出银杏和紫叶李的长短枝结构变异较其他五个树种明显;并且相对于其他种而言,在银杏和紫叶李中只有明显短枝倾向于叶展作用(光能获取)。2)cLDI与aSM、cLSR与aSM的负相关性揭示了枝分化的两种模式的存在:1型,特征是较大的cLDI和cLSR以及较小的aSM;2型,特征是较小的cLDI和cLSR以及较大的aSM。在1型中,短枝较长枝具有更大的叶展系数与叶干比率(即,结构分化),同时短枝的干厚度(干生物量与枝长的比值)与长枝的干厚度相当。在2型中,短枝的干厚度较长枝的小很多,完全不成比例,同时短枝的叶展系数与长枝相当。以前的很多研究都涉及过1型树种,而2型树种却是近几年研究的发现。银杏是典型的1型树种,具有明显的短枝(dwarf shoots),而苦楝是典型的2型树种,其他六个种则是介于1型和2型的中间种(半1型)。科、属分类的概念对枝分化模式的限制作用十分有限,如桦木科即包括1型种又包括半1型种,壳斗科即半1型种又包括2型种,蔷薇科既包括1型种又包括2型种。3)b值与cLSR表现出显著地负相关性。这表示1型树种中短枝出现的频率大于2型树种。于是我们可以通过b与cLSR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每个树种中用于光能获取的枝条的比重基本是恒定的,这与枝分化模式无关,同时它还能解释枝分化模式与当年枝的总叶干比率(LSRpop:所有叶生物量和与所有干生物量和的比值)之间没有相关性这一现象。4)在Matter-Economic限制规律的作用下,1型分化的短枝具有粗壮的干用以支持后代枝条的生长,这是以强烈的自遮为代价的,可是2型分化的短枝为了逃避强烈的自遮,是以牺牲粗壮的干为代价的。如果粗壮的短枝对当年枝来说是一种必需的话,那么1型分化优于2型分化;如果粗壮短枝对当年枝而言不是一种必需的话,那么2型分化优于1型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