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PPP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各自的优势,加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会出现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所以PPP模式受到了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PPP模式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象。为克服市场与政府失灵现象,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管。然而由于我国PPP项目监管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角色未完全转变、监管机构成熟度不高、政府问责机制的缺乏、社会公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当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偏低的情况。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在文献收集分类的基础上对PPP项目监管及PPP项目绩效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了公共产品、政府规制、委托代理与公共治理等理论,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借鉴其它行业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维度划分的情况下结合PPP项目监管已有的成果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识别维度的划分。并使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识别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清单。其次,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其在论文研究的适用性,然后基于文献分析构建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样本数据采集以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与模拟,最终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运算结果得到九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执行力、法律法规的完备性、监管权的合理配置、独立的监管机构、合理的角色定位、完备的合同、公众监管参与度、公众监管参与度、监管绩效评价、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最后,论文将帮助监管主体更系统、更有效、更科学地提升监管绩效作为路径提升设计的目的,并遵循系统性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激励相容原则、关注重点影响因素原则,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法规政策体系的完善、监管机构体系的重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的强化与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而形成一个较强的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