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是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分化导致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应运而生的。在国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然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规模小且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生存压力是农村商业银行要面对的。从长远来看,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把自身的生存与和其相关的各方利益(比如:国家的环保政策、社区的发展以及债权人服务对象的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也就是说,履行社会责任是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以江苏、安徽、湖北和山东四个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行业的特点,系统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问题。在本研究中,首先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确定其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基于内容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本文建立了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以样本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际运用与分析。然后,本研究从外部压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外部驱动过程和机制,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作用机制和效果;又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驱动过程和机制,同时考虑了外部压力的调节作用,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验证了作用机制和效果。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IOS26000国际标准、我国国情和金融机构的特点,本文选择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和员工、金融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他们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最终确定了 24项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具体内容。(2)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本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社会责任表现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债权人、员工、金融消费者、政府、社区和环境六个维度,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内容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得分。接着以江苏、安徽、湖北和山东的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际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讲这些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表现不理想,不同地区的表现具有差异性:江苏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表现最好,山东地区的次之,湖北地区的排第三,安徽地区的排第四。农村商业银行对政府责任最重视,对社区责任最不被关注。(3)接着本文研究了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外部驱动机制。作用过程为“外部压力——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总体外部压力和分维度的外部压力与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部压力总体上会显著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分维度的强制性压力、规范性压力和模仿性压力同样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其中强制性压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规范性压力次之,模仿性压力排在第三。(4)接着本文研究了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内部驱动机制。首先建立了管理者价值观与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行为、外部压力对管理者价值观与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行为关系影响的理论机制作用过程。在对量表进行一系列检验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发现,管理者功利主义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管理者社会公平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着通过调节效应的检验,发现:在强制性压力的作用下,管理者功利主义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规范性压力的作用下,管理者功利主义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模仿性压力对管理者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在强制性压力的作用下,管理者社会公平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在规范性压力的作用下,管理者社会公平价值观对农村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同样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而模仿性压力对管理者社会公平价值观与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最后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必须重视管理者的影响、重视外部压力的影响,合理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实施的措施,提高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社会组织促进其履行社会责任。